元元今年4岁,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前段时间,有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元元跟妈妈说自己膝盖这里有点痛,叫妈妈帮他揉一下。元元妈以为是元元太好动,又在哪里磕了碰了,帮他揉过之后就没太在意。后来,这种疼痛又发生了几次,元元妈检查元元的膝盖也没发现磕碰、淤青的痕迹,元元妈就有些担心。后来想起自己曾在书上看到过有“儿童生长痛”这回事,又稍微放心了点。那么,元元膝盖的疼痛是不是儿童生长痛?生长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县妇幼保健所儿童保健科的庞医生说:


  生长痛是儿童生长发育时期特有的一种生理现象,多见于3岁至12岁生长发育正常的儿童,是指儿童的膝关节周围或小腿前侧疼痛,这些部位没有任何外伤史,活动也正常,局部组织无红肿、压痛。检查之后,孩子患有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被排除了,即可以被认为是“生长痛”。生长痛的发生多因孩子活动量相对较大,长骨生长较快,与局部肌肉筋腱的生长发育不协调,导致了生理性疼痛的发生。


  生长痛的3个特征


  庞医生告诉记者,生长痛一般的症状特点有3个。一是多为下肢疼痛。生长痛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在膝、小腿和大腿的前面,偶尔会在腹股沟区,疼痛一般在关节以外的地方。典型的是双侧疼痛,也有一侧疼痛的。


  二是多为肌肉性疼痛。生长痛主要是肌肉疼痛,而不是关节或骨骼的疼痛。疼痛的部位也不会有红肿或发热的现象。


  三是疼痛多发于夜间。庞医生说,生长痛最大的特点就是几乎都在晚上发生。难道孩子白天就不会感到疼痛?其实并非如此。白天时由于孩子的活动量比较大,就算感到不舒服,孩子也可能因为专注于其他事物而不易察觉。等到夜里身心都已放松下来,准备要好好休息时,“疼痛”的症状就会让孩子感到特别不舒服,甚至难以忍受。


  生长痛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儿童生长痛呢?庞医生说主要原因有3个:


  1.骨骼生长迅速。儿童尤其是3~6岁的儿童,骨骼生长迅速,而四肢长骨周围的神经、肌腱、肌肉的生长相对慢一些,因而产生牵拉痛。


  ?2.代谢产物堆积。小儿过度活动,或发育过程中组织代谢产物过多,不能迅速排泄清除,会引起酸性代谢产物的堆积,从而造成肌肉的酸痛。


  3.胫骨内弯。幼儿开始学步时小腿的胫骨较弯曲,为了适应这种现象,人体会代偿性地出现一定程度的膝关节外翻。随着身体的生长,大部分幼儿依靠腿部肌肉力量,会逐渐使胫骨内弯和膝关节外翻这两种暂时性的畸形得以矫正,而少数幼儿没有及时矫正,为了保持关节的稳定,腿部肌肉必须经常保持紧张状态,所以出现疼痛。


  缓解疼痛有良方


  虽然生长痛不是疾病,但是,一旦当宝宝有此类不适状况出现,父母还是应该尽快带孩子去医院诊断,千万不要自行判断或者忽略病情。那么,等到完全排除其他可能致病的因素,能判断其为“生长痛”后,有哪些方法可以缓解疼痛呢?具体方法如下:


  转移注意力。转移注意力是让宝宝忽略疼痛的有效方法。爸爸妈妈可以用讲故事、做游戏、玩玩具、看卡通片等方法来吸引宝宝。对待宝宝要比平时更加温柔体贴,因为家长的鼓励和精神支持,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镇痛良方,有时甚至比药物还有效。


  局部热敷、按摩。爸爸妈妈可用热毛巾对宝宝疼痛部位进行按摩或热敷,这样能缓和孩子的紧张情绪,从而缓解疼痛带来的不适感觉。按摩时,一定要注意揉捏的力度,让宝宝在温柔的抚摸下入睡。


  减少剧烈运动。生长痛不是病,不需要限制宝宝的活动,但如果疼痛比较厉害时,应该注意让宝宝多多休息,让肌肉放松,不要进行剧烈活动。


  补充营养素。应该让宝宝多摄取可以促进软骨组织生长的营养素,如牛奶、骨头、核桃、鸡蛋,都含有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而维生素C对胶原合成有利,可以让宝宝多吃一些富含VC的蔬菜和水果,如青菜、韭菜、菠菜、柑橘、柚子等。


  类似生长痛的疾病


  庞医生说,生长痛的发生,多半是断断续续的,如果宝宝的疼痛是持续性的,就很有可能是其他疾病造成的,以下几种疾病就最容易被误认为“生长痛”。


  骨折:由于孩子的活动量大,骨骼的发育尚未成熟,很容易造成骨折。而3岁左右的宝宝还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骨折是最容易被误判的项目。


  恶性骨瘤:恶性骨瘤亦称为骨癌,其发生原因可能和遗传、放射线照射、骨骼过度生长、慢性炎症刺激、特殊病毒感染及骨内血液回流不畅等因素有关。


  儿童白血病: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以白血病居于首位,它之所以被误判为生长痛,是因为骨髓膨胀,骨膜受到拉伸,而引起骨骼疼痛,尤其是膝盖的下方最为明显,也常被误判为关节炎。


  青少年关节炎:青少年关节炎容易被误判为生长痛,是因为触压关节时患者会感到疼痛;虽然肌肉疼痛才是生长痛的典型症状,但年幼的孩子分辨不出肌肉疼痛和关节疼痛的差别。


  所以,一旦宝宝出现疼痛症状,最保险的做法还是带他去医院做检查。


转自:剖宫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