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pp中查看更多精彩

1 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
2 选择用"浏览器"打开

宝宝的性格如果是后天形成的,那我想培养我宝宝外向性格我现在该做些什么(宝宝已9个月了)

  • 宝宝的性格如果是后天形成的,那我想培养我宝宝外向性格我现在该做些什么(宝宝已9个月了)
    讨论区
  • 最佳答案

    你好,给你一点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何培养婴幼儿的优良性格

      什么叫做性格?心理学认为:性格是一个人的“典型性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一个较成熟的人在各种行为中,总贯串着某一种典型的方式,这是经常的,而不是偶然的,这就是性格。

      多年实践证明,性格开朗乐观的孩子成年后具有较强的处事能力,敢于直面人生,勇往直前,豁然大度,与社会愉快地融于一体。下面是与影响性格有关的几个要素:

      第一,环境要素。如果一个幼儿生长在一个富有的家庭,而又没有好的教养,只是从小被娇纵惯了,那么,他就会产生“轻浮”、“散漫”一类的性格;如果他的家庭环境很困难,迫使他从小就得帮助家庭做事,应付各种各样的人物,于是他就会形成“机智”、“灵敏”等等性格。

      第二,教育要素。我在这里说的教育要素泛指一切教导与影响。例如,当一个幼儿不幸处在十分艰难的境遇中,如果他受到的教育是劝他逆来顺受,久而久之,这些幼儿便可能养成安分守旧的甚至是奴性性格;如果他受到的教育是鼓舞他坚忍不拔战胜困难,久而久之,他可能养成乐观的、坚强的、充满自信的性格。

      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一般把性格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根据性格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学特征来确定性格的类型,可以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理智型的特征是冷静、沉着、善于思索,观察问题精细,喜欢用理智的尺度去衡量一切。情绪型的人感情丰富、强烈,做事积极、主动,热情高,但情绪容易波动。而意志型的特征是坚定、顽强、勇敢、果断,具有自制力和恒心。

      2.如果以个人的心理特点是倾向于外部世界,还是倾向于内部世界作为划分的依据,又可以把人的性格分内向型(感情内在、多思多疑、行为孤僻)和外向型(性格开朗、活泼、感情外露)。

      3.如果按个人独立性的程度来划分性格类型,还可分为顺从型和独立型两种。前一种类型的人,容易顺从别人的意见,往往屈服于他人的权势,或者比较温顺,易受暗示干扰,不能适应紧急情况。后一种类型的人,具有个人信念的坚定性和独立性,喜欢独立活动和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自尊心和自信心较强。

      由上可知,性格类型的划分只是相对而言。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纯粹属于某一类型的人,更多的情况是几种类型的混合。家长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某个人就其性格来讲有些古怪,但正是由于这种古怪性格,尤其是其中某一方面的作用,使他在某一项工作和事业上作出重要的贡献,而在其他方面则有可能一塌糊涂。相反,有些人的性格看起来合乎人意,但在工作和事业中却一事无成。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性格以固执、内向而出名,这种性格使他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活的细节方面,常常表现出惊人的幼稚,但是这种性格特征和他在事业上的成功不无关系。又如,古代的张飞、李逵,以直爽、大胆、勇敢、刚烈和火爆而著称,在战场上都是不可多得的猛将,但如果今天让他们去站柜台、做服务性的工作就很有可能出洋相。同样,温顺、和气、慢条斯理、易受暗示的性格,在处理家庭和同志关系上较为有利,如果做服务行业工作也有可能成为一名受人称道的服务员,但是如果让他去搞科研,就不一定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我们应该有一种共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性格都有可能产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关键要有相适应的工作。如果父母明白了这一点,在教育孩子时就应当注意不要制定一个框框强迫孩子去套,而应顺其性格的特殊发展规律,及时地加以正确引导,防止反常性格的产生,如果出现了就及时帮助加以纠正。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生存过程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过程,其中包含着从性格的不完善、不成熟到性格的完善、成熟的发展过程。为使更多的人具备完善、优良的个性品质,我们应当对孩子从小着手培育。当然,这种培育不可不顾婴幼儿的实际情况而操之过急,而应当依靠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达到目的。


    独生子女的培养方略


      来源:妈妈宝宝



      据《文汇报》报道:我国自1979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一度曾由于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以及有些独生子女在行为上和性格上表现出了某种特异性,人们对独生子女的前途十分担忧,并有过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和说法,认为独生子女是“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阳”,担忧他们成为“被抱大的一代”、“被宠坏的一代”,担忧他们无法托起明日的世界。


       如今第一代独生子女已步入青年期,有的正在大学校园深造,有的已踏上工作岗位。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四所高校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对1468位大学生(其中独生子女861名,非独生子女607名)的个性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16种个性特征中,两者基本上具有共同的个性特征,仅有5个特征存在着显著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又是以独生子女占优势的。它具体表现为:独生子女大学生具有比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更合群、开朗、外向,更加轻松愉快、敢作敢为,特质焦虑更低,心理健康水平更高等优点。

       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具有诸多共同的个性特征,再次证实了社会大环境、时代特征和学校教育对大学生的个性形成有着强烈的影响。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某些个性特征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这主要可能与独生子女家长更有时间和精力倾注他们的爱抚、关怀和教育,不会出现多子女家庭中可能存在的对某一孩子忽视或虐待的现象,以及他们对子女寄予较多且较高的期望有关。

       生活在营养多、安抚多、知识多、期望多的环境里,使他们形成了活泼、开朗、自信、好学上进、对成人充满信任的性格特征,智力发展水平也较高。也就是说,独生子女具有更好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条件和可能。研究充分证明,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并不是他们产生自私、任性、神经质等性格上缺陷的必然条件。

       独生子女的家庭条件,既有不利的方面,也有有利的方面。其主要取决于家长的教育方式和素质条件。大多数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良好的影响。如果以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来区分他们行为上和性格上的优劣,这显然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公正的。简单地把独生子女看成是“被宠坏的一代”,更是一种没有科学根据的担忧或偏见。凡是处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条件下的独生子女,完全能够被造就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

       独生子女发展应对策略对于独生子女的健康发展,国内外的专家形成了以下一些观点:

       1、加强儿童间的友好往来,贯彻互教原则。整齐划一的单元楼房,加之繁重的课业负担,作为独生子女,难以与外界进行正常的联系。因此,必须帮助孩子解除孤独的生活,鼓励孩子到群体中去。日本教育家山下俊朗强调要以“儿童教育儿童”,即互教。他认为这是对独生子女进行教育的根本原则。儿童是从模仿开始他的学习生活的,而模仿最好的对象是儿童伙伴。尤其是从一些优秀的儿童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因为他们之间往往是无所不谈的,一旦形成一个健康、活泼、向上的学习共同体,最容易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成长阶段良好的同伴关系,是他们一生的财富。家长要鼓励孩子出去找伙伴,并且尊重他们的活动圈子。同时,也要欢迎他的伙伴进家门,给他们固定的活动范围。 美国家庭教育专家史蒂文先生认为:“家教最基本的内容不是教孩子掌握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孩子怎样与他人建立联系,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处理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因此,家长要放心地让孩子到小伙伴中去锻炼,培养强烈的自主精神,这种能力将会随着他们的成长迁移到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

       2、改善亲子关系,提高家教水平。综观近来的独生子女教育,已经淡化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概念。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差异越来越小。由此更加凸显了家庭教育的价值,特别是亲子关系的改善的重要性。日本学者诧摩武俊曾指出:“不管你立足什么理论,在从婴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孩子人格形成(其中特别是社会化)过程中,父母子女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往往会把较多的时间、精力投在孩子身上,这无疑将增加父母与子女直接接触的机会,容易使亲子关系表现出更为亲密的倾向。家长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同时改变自己的角色,从照料者、培养者、教育者,转变为孩子的伙伴和引导者,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要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很多时候,孩子的需要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他们希望别人考虑自己的感受,渴望自己的一方天空。对于独生子女,要尊重他们的选择;重视情感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避免空洞说教;采用民主的管理方式,理解而不溺爱,民主而不放任,疏导而不压制,做到严有度、爱得法。 从独生子女性格研究中的两极分化现象也可以看出,决定儿童个性品质的主要不是独生与非独生,而是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大包大揽或放任不管,都是极为危险的。

       3、锻炼坚强意志,培养健全人格。如今,电视上充斥着针对青少年的补钙广告。然而广大父母在煞费苦心为孩子补充生理上的钙质的同时,却忽略了人的成长所必须的另一种更为重要的“钙”质,那就是精神上的“钙”质。它不是金钱所能买到的,也不是各种辅导班里所能学到的。这种“钙”质却是人成长的至关重要的元素。这就是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和自信;就是拥有坚强的信念,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耐心,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的孩子才会勇于面对生活带来的压力,才不会被困难所击倒。一旦孩子形成自己的主体意识,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他就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自暴自弃,也不会因一时的成功而迷失自己。而是敢于承担责任,表现自我,突出自我,勇敢地亮出自己的风采,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学会表现,形成认识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的良性循环。完善自由的个性,挺拔的人格,正是将来迎接挑战的根本,同时,逐步建立起自我设计和人生规划的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发表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里,提出了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在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普遍认识到,学生应该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一个“清晰而有效的沟通者,自我指导的终身学习者,创造性和实际的问题解决者,负责任的和参与的公民,合作的和优秀的工作者,整体的且富有信息的思考者。”无疑,它为独生子女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

       “吃自己的饭,淌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或许,这应该成为独生子女的成长宣言。
  • 多接触人
回复层主
已有2条回复

举报

(举报理由可选)
您还可以输入: 个字
0/2000
添加图片
取消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