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pp中查看更多精彩

1 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
2 选择用"浏览器"打开

怎样辨别宝宝哭声的含义?

  • 怎样辨别宝宝哭声的含义?
    讨论区
  • 我的宝宝如果尖锐的苦,就是饿了!
  • 饿了.尿湿了.要抱.哭声是有区别的.需要细心观察.默契也要时间和耐心来培养.
  • 最佳答案

    正常的啼哭:声音抑扬顿挫,很响亮,并有节奏感;哭而无泪,进食、睡眠及玩耍都很好,每次哭的时间很短,一天大概能哭好几次。这时妈妈只要轻轻触摸他、对他笑,或把他的两只小手放在腹部轻轻摇晃两下,宝宝就会停止啼哭。
      表达意思:我很好,身体很健康!
      这种啼哭是婴儿的一种特殊的运动方式,它对于宝宝的健康有益处。
      1.加大肺部活动量,即吸进更多的新鲜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2.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因而促进生长发育。
      3.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使条件反射逐步形成,智力增强。
      4.增进食欲,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及吸收能力。
      宝宝需要性啼哭
      饥饿性啼哭:哭声带有乞求感,声音由小到大,很有节奏;只要用手触及宝宝面颊或嘴边,他会马上扭转头,张开小嘴做出找东西吃的样子,并有吸吮动作;如果妈妈把手拿开,没有给喂奶,宝宝会哭得更厉害。
      表达意思:我饿了,快给我喂奶!
      妈妈应赶紧给宝宝喂奶。只要一给奶吃,哭声立即停止。
      口渴性啼哭:宝宝嘴唇发干,时不时地小舌头舔嘴唇,而且显得很烦躁。
      表达意思:我渴了,快给我喝点水!
      妈妈要马上给宝宝喂水,喂了水后立刻就不哭了。
      喂得太饱啼哭:大多发生在喂奶后,宝宝哭声尖,同时乱蹬两条小腿,如果妈妈贴着他的小肚子抱起,宝宝会哭得更厉害,嘴里往外吐奶或溢奶,甚至出现呕吐。
      表达意思:给我喂得太多了,我的小肚肚好胀啊!
      妈妈这时不必哄宝宝,哭可促进宝宝消化。
      尿布湿了啼哭:哭声不太大,且哭时没有眼泪,两条小腿一个劲地蹬被,大多发生在睡醒或吃奶后。
      表达意思:我尿湿了,好不舒服呦,快给我换换!
      妈妈若是给换了干净的尿布宝宝就不哭了。
      身体冷了啼哭:哭声不太响,较低沉担但有节奏,宝宝哭时不怎么动身体,小手小脚摸上去有些凉嘴唇有些发痒。
      表达意思:太冷了,再给我多盖点被子!当妈妈给宝宝加被子,衣物,或是把他放在暖和的地方时,宝宝不再哭泣。
      身体热了啼哭:宝宝哭声很大,神情不安,小胳膊和小腿直舞动,脖子上有很多汗。
      表达意思:热死我了,快给我少盖点!
      妈妈给宝宝减掉衣或被,安放在凉爽之处,宝宝马上就会安静下来。
      困倦啼哭:宝宝一阵一阵地发出不耐烦的号叫,眼睛无神,眼睛也不太爱睁开,多发生在人多嘈杂、空气污浊或太热的时候。
      表达意思:我累了,快让我睡觉吧!
      当妈妈把宝宝放在一个安静清爽的地方,宝宝即可安静下来,停止啼哭安然入睡。
      要妈妈抱啼哭:哭升平和,带有颤音,很有节奏感,宝宝的头不停地转动,一幅“左顾右盼”样子,若妈妈走到跟前,对妈妈流露出企盼的神色,虽然哭声变小,但仍然哼哼唧唧地叫个不停。
      表达意思:妈妈,快抱抱我吧!
      因疼痛啼哭:本来好好的宝宝,突然发生尖利的哭声。
      表达意思:什么东西在扎我!
      这多是由于被异物刺痛、虫咬,或硬东西压在宝宝身上,妈妈应仔细检查宝宝的被褥和衣物有无异物,皮肤上有无虫咬伤。
  • 宝宝哭泣所代表的信息是多层面的,大约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病理原因三种。

      生理需求的哭:往往是饥饿造成的,哭声洪亮,音调较高,同时头部左右转动,吃奶后会立即安静下来。

      心理需求的哭:是宝宝寻求成人安慰的一种办法。哭声较小,而且孩子往往会盯着大人哭,有时“干打雷,不下雨”,大一点的也会伸出双手要大人抱抱。当大人拥抱时,宝宝 [被屏蔽广告]
    就会感到满足与愉悦。

      如果孩子的哭声有异样,持续10分钟以上,就该引起父母的注意。以下常见疾病可能引起宝宝啼哭不止。其中,腹痛是孩子哭闹最常见的病理原因。

      肠痉挛:多为胃肠功能失调引起,好发于1到3个月的婴儿,可能因喂养不当、腹部受凉等导致。一般表现为持续、难以安抚地哭闹,哭时面部潮红,腹部胀而紧张。有时家长暖手后在婴儿腹部抚触,能有所缓解。

      肠套叠:多发于4到10个月婴儿,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尖叫,哭闹时双拳紧握、两腿弯曲蜷缩,非常痛苦。持续时间约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缓解后安静下来,10到20分钟后就又发作。此外,婴儿还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便血等症状,该立即去医院。

      中耳炎:孩子会发出尖厉的哭声,并用手抓耳朵。

      湿疹:俗称奶癣,可引起剧烈的皮肤瘙痒,特别是在夜间。这时宝宝会经常哭闹,哭声平缓而持续,分散注意力后,往往可以安静下来。
    鹅口疮: 多见于身体虚弱或营养不良的婴儿,当消化不良时更易罹患。此时,婴儿舌苔白像奶块,但又不像奶块那样容易擦掉,小儿一含乳头便哭。

    腹痛: 急性肠道炎症、消化不良、肠寄生虫等均可产生腹痛而使婴儿哭闹不安。哭声为阵发性,随腹痛出现而起,缓解而止。哭时面色苍白、出冷汗、呕吐、腹泻、拒按腹部,一摸即哭。
      
    佝偻病: 又称“软骨病”,因缺少钙质和维生素所致。婴儿除哭闹外,有多汗、易惊、烦燥不安、头发稀疏、囟门迟闭、鸡胸等表现。

    耳部疾病: 婴儿容易溢奶,当奶汁流入外耳道后容易得中耳炎。此时,婴儿会哭闹不安、发热,手压耳廓时哭声更剧。如果耳朵里钻进了小虫,他会突然“哇哇”大哭,浑身乱动,手抓头面,但无眼泪。

      急性扁桃体炎: 婴儿因喉痛而哭闹不休,并伴有发热、拒奶,夜间哭闹更甚。

      脑膜炎: 婴儿发病大多在冬、春两季。因颅压增高出现头痛、发热,哭声尖锐,前囱门饱满,两眼无神,颈部强直,不愿抬头转头,四肢僵硬不灵活。
回复层主
已有4条回复

举报

(举报理由可选)
您还可以输入: 个字
0/2000
添加图片
取消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