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拉小手坐起的动作,我们称之为“拉腕坐起”。随着宝宝月龄增加,我们还可以做拉腕站立和拉腕悬垂、拉腕摆等。这些都是锻炼宝宝握力和臂力的高强度运动,操作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保证安全。不过,拉腕坐起是强度相对比较低的运动,只要不用力过猛,一般不太可能造成伤害。
其实所有正常的新生儿,与生俱来的一项特殊能力就是“抓握反射”——有科学家说这是人类树居时期遗留下来的能力。新生儿的抓握能力是令人惊讶的:给他粗细合适的棍棒或手指之类的抓握物,慢慢上提,他甚至能将自己整个儿悬挂起来。因此,只要你的宝宝体质正常,和俯卧一样,从很早就可以开始做这项运动训练。实际上,所有我指导过的宝宝都是在出生后没多久就开始进行拉腕训练了。也正是因为如此,认真配合训练的宝宝上臂力量才会那样强,上臂力量强将有助于日后的爬行学习,以及摔倒时的自我保护。
相反,新生儿的“抓握反射”如果不加以训练,只能维持50多天就会自然消失。随着月龄增加,由于宝宝的身体日益沉重,上臂力量的发展又没有同步跟上,如果等宝宝比较大了才开始这项训练,要是操作不当的话倒是非常容易导致伤害。
我之所以没有专门写文章提倡这项运动,是因为在实际的指导中,即便有我的亲自示范,还是有一部分家长觉得很恐怖而不愿意予以配合。更不要说仅仅通过文字的描写就能将所有的操作细节说清楚了。万一有家长理解有误或者操作失误造成了伤害,那我可负不起责任啊。
不过,关于脱臼,我必须解释一下。如果你缓慢地拉起宝宝,(应该让他握住你的大拇指,然后你握住他的整个手腕部),没有扭转胳膊的动作的话,宝宝不可能会脱臼。因为造成脱臼的条件是:用力猛同时配合扭转,比如:我经常看到刚学走路的宝宝一踉跄,身边的大人第一反应就是一把拉起他的一侧胳膊,这就非常容易拉脱孩子的关节。因为一是情急之下难免用力很猛,二是宝宝正面朝下摔倒,而大人则往上往后拉他的胳膊,这就形成了扭转。单纯地朝一个方向用力,想把关节拉脱是需要非常大的力量的,是不容易的,即使宝宝的关节比较柔弱也一样。所以,只要注意不要扭转,刚开始训练时动作缓慢、幅度小一些,你通常不会伤到宝宝。不过,我再次强调,如果你不能很好地理解我所描述的内容,你还是三思而后行吧。
再来说说竖抱的问题。
我从来没有说过小宝宝不要太多竖抱这样的话。相反,我倒是说过,不要没事就抱着宝宝,抱得过多的宝宝一定会出现很多问题——不管何种抱姿。但是,竖抱是带宝宝出门看世界的最佳方式:一是视野开阔,二是位置较高,相比把他放在婴儿车里,他能更少地吸进污浊的空气。
另外,现在的宝宝和几十年前的婴儿相比,发育要大大超前了,不仅是体能,还有神经能力。也就是说,他们从很早就开始有认知世界的需要了。所以一旦曾经被竖起来过,只要几秒钟,他们就能抓住这种巨大的区别而喜欢上被竖抱。而我认为,宝宝的任何学习探索需求都是不可以被压制的。你不仅要尊重他,还必须想办法帮助他。前两天我看到这个论坛里有妈妈发帖子说,为了宝宝的发育正常,就算他哭也不竖抱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不动脑子的。因为你倒是照顾到了宝宝的身体发育,但是你却打击了他的心理发育,压制了他的求知欲探索欲,这同样是对宝宝的一种伤害。你应该想办法同时兼顾才对。
其实只要姿势正确,竖抱是不会伤害孩子的脊椎发育的。我曾经回复过类似的帖子,为了方便大家,就再转帖一次:
以下是引用张小狗妈在2005-9-21 10:40:00的发言: 通常宝宝一旦被竖抱过就不愿意再被横着抱了,因为竖抱让他的视野更开阔些。的确竖抱能使宝宝的信息接受渠道更多,也能锻炼头部的转动,对宝宝的成长和智力开发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竖抱的方法不正确,就会使宝宝的脊椎发育不良。
那么怎样竖抱才是正确的呢?你应该身体应微微向后倾斜,让宝宝面朝外靠在你身上,一手放在宝宝的臀下抓住宝宝对侧的腿,另一手环过宝宝的前胸护住宝宝。这种抱姿不会伤害宝宝的脊柱发育,还能方便宝宝看东看西,抱宝宝出去看世界的时候这种抱姿最好。
照了几张照片给大家做个图示。不过是让婆婆帮忙照的,老人家不会操作都照糊了,请多多原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身体微微向后倾斜,让宝宝面朝外靠在你身上,一只手垫在宝宝臀下,抓住宝宝对侧的腿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另一手环过宝宝的前胸护住宝宝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正面看就是这样。
注意:要让宝宝的脊柱保持直线、不费力,因此你的身体应当根据情况调整后倾的角度。让宝宝等于半躺在你身上,这样的姿势伤不了他。等宝宝3、4个月后,头颈、腰背有力了,就不需要这么刻意和小心啦。这种抱姿主要适用于带宝宝出门看世界,平时在家里还是让宝宝自己趴着练抬头比较好。
使用前抱式背带和竖抱差不多是一回事。但是通常需要宝宝的头颈比较有力时再使用会比较好。使用时一样要注意保持宝宝脊背的状态,别让他弯腰驼背地在里面呆着,时间长了就会伤害他的脊柱发育。
不知道我说的大家能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