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pp中查看更多精彩

1 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
2 选择用"浏览器"打开

什么是溶血啊?

  • 我刚刚看到其他姐妹的帖子,才知道溶血这个词.我老公就是B型,我是O型.看她们说的好象很容易发生,以前怎么没听说过呢?我妈妈是B型,我是O型就没问题的呀.给她们说的我很担心.我怀孕38周了,正在开心的等待做妈妈,什么都准备好了,又突然看到这样的帖子.请有经验的姐妹帮忙解释一下!谢谢!
    讨论区
  • [病因]
      1.由于母亲的血型与胎儿(或婴儿)的血型不合,在母亲体内产生一种血型抗体,这种抗体可以破坏胎儿(出生前)或婴儿(出生后)血中的大量红细胞,而引起溶血。溶血可发生于胎儿期,出生后仍继续不止。
      2.本病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其中最多见的是母亲为O型,胎儿(或婴儿)为A型或B型。第一胎即可发病,分娩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尚可见于母亲为A型,胎儿(或婴儿)为B型或AB型,母亲为B型,胎儿(或婴儿)为B型或AB型,但少见。胎儿(或婴儿)为O型者,可排除本病。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在我国的发病率较低。通常是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而血型不合并引起溶血,一般第一胎不发病,而从第二胎起发病,但如果RH阴性的母亲在第一胎前曾接受过RH阳性的输血,则第一胎也可发病。RH血型不合所致溶血常较A、B、O血型不合为严重。

      [临床表现]
      ①皮肤与巩膜(白眼珠)明显发黄,常于出生后24小时内或第2天出现,48小时内迅速加重,血清胆红素浓度急剧上升超过12~15MG/DL,甚至达20MG/DL以上。
      ②均有轻重不等贫血,严重者可引起心力衰竭,全身浮肿。
      ③肝脾肿大。
      ④神经症状如有嗜睡、拒奶、四肢松软,继而抽搐(表现为两眼凝视、眨服、四肢阵阵发硬伸直,或全身角弓反张),有时尖叫等表现即称核黄疸或胆红素脑病,常于血清胆红素达20MG/DL以上时发生,是由于间接胆红素进入脑组织中,损伤脑细胞所致。
      ⑤多有发热。严重病例因呼吸衰竭或肺出血死亡。发生核黄疸而侥幸存活者,常有神经后遗症,如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运动障碍及手足徐动症等。

      [诊断]
      ①了解孕妇过去是否有过原因不明的死胎、流产、输过血否,或前几胎小儿有无重度黄疸表现。
      ②检测母、婴的血型(ABO及RH血型),以确定血型不合的存在。
      ③对婴儿进行各种血清学检查,以确定血型抗体的存在。如抗体阳性则表明存在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

      [治疗]
      本病治疗的重点是采取综合措施以减轻黄疸,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发主核黄疸。
      ①严密监护黄疸的进展情况,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防止血清胆红素上升到20MG/DL的危险界限。
      ②药物疗法加速胆红素代谢、排泄、或减少溶血: A.给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强的松或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血浆、血蛋白和葡萄糖。 B.口服苯巴比妥。 C.中药如三黄汤,(大黄,黄连、黄芩、黄柏、菌陈、山橙),或静脉滴注菌扼黄注射液(含菌陈、扼子与大黄),均有利湿、解毒、利胆、降低胆红素的作用。
      ③纠正酸中毒。因酸中毒可加重病情。
      ④纠正缺氧,注意保暖和供给足够的营养。

      [预防]
      ①在胎儿期即可作出诊断,可取母亲的血做一些免疫学检查,如查出抗体阳性时应对孕妇逐月追踪检查抗体效价的变化,发现抗体阳性后,应给孕妇作综合性治疗,以减少抗体产主,自妊娠4个月起,可口服中药(益母草、当归、白芍、广木香),每日一剂,直至分娩。必要时应终止妊娠。
      ②对RH阴性妇女娩出RH阳性婴儿后,三天内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对抑制RH免疫溶血反应效果较好。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会出现这种症状,一旦检查发现出现了溶血现象,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最好到专业医院去接生。
  • 如果你以前没有输过血,又是第一胎,不必担心这个问题。
    常见的新生儿溶血症都见于RH阴性的母性,怀上RH阳性的BABY。但是第一胎时往往不会出现,除非你以前输过RH阳性的血。
    怀第二胎时,如果你仍怀上RH阳性的BABY,则有可能发生溶血。
  • 你好!关于你想了解“溶血儿”方面的知识,我们先看看血型不合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我们谈谈解决办法。 夫妻血型不同引起新生儿溶血主要是由于胎儿与母亲血型不合而发生的疾病,可使胎儿红细胞凝集破坏,引起胎儿或新生儿溶血症。 一、病因 临床常见的母儿血型不合为ABO血型不合,一般是孕妇为O型,胎儿为A型或B型,可以发生新生儿溶血症。ABO血型不合比较多见,约占妊娠总数的20%~25%,而发生溶血症者仅2%~2.5%,且一般都较轻。这是由于胎儿组织中含有或多或少的可溶性A或B物质,能中和A及B抗原的缘故。症状较轻的ABO溶血症容易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相混淆,部分发生严重的溶血症,其进展速度较慢,有时在出生后第3~5天才达到高峰。 二、疑有血型不合的实验室辅助诊断 抗体检查:ABO不合的孕妇应夫妇同时抽血测定孕妇血中对其丈夫红细胞的免疫抗A或抗B抗体及其滴度,效价≥1∶64时才有意义,≥1∶512时提示病情较重,应住院治疗。 不全抗体检查孕早中期应每1~2个月检查1次,在妊娠28~32周间应每2周测定1次,妊娠32周以后每周测1次。 为加强孕期保健,怀孕前夫妇双方一定要查血型,以便早期发现血型不合,预防治疗。 三、处理 1.妊娠期 孕期应加强胎儿监护,如果抗体效价升高,可给孕妇服中药茵陈蒿汤加减(茵陈、黄芩各10克,制大黄4.5克,甘草6克),每周1次,直至分娩为止。也可口服有免疫作用的中药(当归、川芎、木香、益母草、白芍等),对ABO不合者有一定疗效。 为提高胎儿抵抗力,可在妊娠24周后,30周、33周左右静脉滴注葡萄糖加维生素C 10毫克。 每日吸氧3次,每次20分钟。维生素E 30毫克口服,每日3次。 如妊娠已近足月,过去又有死胎或死产史者,可考虑引产。如ABO血型不合抗体效价在1∶512以上,除非有剖腹产指征,一般不需剖宫,可经阴道分娩。但如临产后产程进展不顺利,应放宽剖宫术指征。 2.产时 产时医生会注意观察,并给产妇吸氧,避免用麻醉药及镇静药。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断脐,以减少进入其体内的抗体量等。 3.新生儿 为防止新生儿黄疸医生会做必要处理,如:口服葡萄糖水有利于间接胆红素转变为直接胆红素;光照疗法,用蓝色荧光照射新生儿全身,能促进间接胆红素氧化分解成水溶性,并从胆汁排出,简便有效,现临床应用较多。


    胎儿由父亲遗传获得母体所不具有的血型抗原,在胎儿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后、该血型抗原即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IGG血型抗体,当这种抗体进入胎儿血循环与其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结合,即使红细胞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遭致破坏,引起胎儿血管外溶血。大量溶血造成严重贫血,甚至导致心力衰竭;因胎儿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和心力衰竭而致全身水肿;贫血使髓外造血组织代偿性增生、出现肝脾大;娩出时黄疸往往不明显,但很快出现并迅速加重。溶血产生的大量未结合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使脑神经核黄染,产生神经系统症状,出现胆红素脑病。A、B、O溶血病主要发生在母亲为O型而胎儿为A型或B型时;如母为AB型,或婴儿为“O”则均不会发生新生儿溶血病。因AB血型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某些植物、寄生虫及细菌中,O型母亲通常在第一胎妊娠前即可受到自然界具有A、B血型物质的刺激而产生抗A、抗B抗体(IGG),故40%~50%ABO溶血病发生在第一胎。

    RH血型系统在红细胞上有6种抗原;C.D、E、C、D、E,但D始终未能发现;依抗原性强
    弱排列,依次为D>E>C>C>E。RH溶血病是因为:母亲红细胞缺乏D抗原(RH阴性),而胎儿红细胞具有 D抗原(RH阳性),母体所产生的 D IGG抗体在进人儿体后即产生免疫性溶血。但RH阳性(具D抗原)母亲如缺乏RH系统其他抗原(E、C等)而胎儿具有这类抗原时,也可产生RH溶血病。RH溶血病中以RHD溶血病最常见,其次为RHE溶血病。RH溶血病一般较少发生在未输过血母亲的首次妊娠中,这是因为RH抗原仅存在于RH猿和人的红细胞上,此抗原初次致敏约需0.5-LML血液,但在首次妊娠时母血中只有少量(0.05-0.1ML)胎儿血,不足以使其母亲致敏;或即使引起致敏,也属原发反应,抗体既少又弱;开始产生的抗体基本是IGM,不能通过胎盘,到以后产生IGG时,胎儿已经娩出而不致受累。RH 溶血病症状随胎次增多而加重,这是由于在首次分娩时有超过0.5~LML胎儿血进人母循环,而且第二次致敏仅需0.01~0.1ML胎血,并很快产生大量IGG抗体所致。很少数未输过血的RH阴性母亲在首次妊娠时也会发生RH溶血病,这可能是因为RH阴性(D/D)孕妇的母亲为RH阳性,使孕妇本人在出生时已接受了其RH阳性母亲的抗原而致敏,若其首次妊娠胎儿为RH阳性(D/D),在孕期即可使其再次致敏,很快产生抗D的IGG通过胎盘便引起胎儿发生RHD溶血病。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最佳答案

    你现在已经38周就不要再为这问题而担心了,宝宝很快就出来跟你见面,在产检的时候个项目都正常就行了,而且一般检验溶血在4个月左右已经检验了
  • 楼上的学姐可能没有经历过ABO溶血,我的宝宝刚出生时就发生了溶血,在孕期的时候我也服用过中药并且入院治疗过,我是在有上百年历史的著名大医院请博导给我治疗并接生的,我所用的中药也没有益母草、当归,因为我所知道益母草、当归根本就是活血的孕妇禁忌用药。
    一般来说ABO血型不合发生溶血的原因为:血型为“O”型的女性在怀孕前已受到某些原因刺激,如:感染过肠道寄生虫、接种过伤寒等疫苗或接触过某些含有A、B型物质,使其体内产生天然抗A、抗B的抗体IGG。在怀孕后体内已有的抗体IGG因其分子量小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溶血。
    其实真正发生ABO溶血的新生儿不多,有溶血临床症状的新生儿只占发病的5%,导致死亡的仅为有症状者的0.3%。
    新生儿发生ABO溶血症状为黄疸出现较早,一般是出生后24~36小时以内,而且症状很快加重,重症可以发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其次较轻的为贫血或肝脾肿大,发生水肿的情况比较少见。
    目前不知道你的抗体滴度为多少,如果抗体滴度为1:32以内为正常值,如果滴度大于32并且每次复查都以成倍增长,那么说明你体内有抗体,孕期内需要缜密观察。溶血的孩子可以通过紫光灯疗法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必要时可以进行输血或换血治疗。
    另外如果到孕晚期滴度过高,建议提前剖腹,并将新生儿及时转入新生儿科进行观察、治疗。
回复层主
已有6条回复

举报

(举报理由可选)
您还可以输入: 个字
0/2000
添加图片
取消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