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胚胎比喻成种子,那子宫内膜就好比土壤。种子更喜欢肥沃的土壤,那胚胎喜欢什么样的内膜呢?如果子宫内膜偏薄,又该怎么办呢?

1

好内膜的3个特点


[1] 子宫内膜血流丰富


子宫内膜血流,全名叫「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下血流」,主要由子宫动脉、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动脉组成,可以反映子宫内膜局部微循环的血流灌注情况。


充足的血供,有助于子宫内膜充分发育,为胚胎种植,提供良好的环境及充足的营养。


子宫内膜血流分为三种类型:


  • I型:血管穿过内膜外侧低回声带,但未进入内膜高回声的外缘,不能监测到子宫内膜血流。


  • II型:血管穿过内膜高回声的外缘,仅可监测到子宫内膜下血流。


  • III型:血管进入内膜内,可监测到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下血流。


通过图像可以看出,III型子宫内膜较I型和 II型,血流灌注丰富。


子宫内膜血流灌注状态,对妊娠结局有影响,血流越丰富,内膜容受性越好,胚胎越喜欢。


[2] 子宫内膜的形态


子宫内膜形态,根据Gonen标准可分为三种类型:


  • A型:又称为「三线型」,外层、中层强回声和内层低回声。


  • B型:子宫内膜均匀,相对高回声,内膜分层结构不清,两层内膜间宫腔线模糊,但与肌层分界清晰(也就是「三线征」变得模糊不清)


  • C型:此时已经没有「三线征」及中央回声线显示,内膜呈边界清楚的均质高回声。


研究表明,在晚卵泡期,A型B型子宫内膜妊娠率高于 C 型内膜 。


不过,C型内膜不代表胚胎一定不着床,因为子宫内膜形态,本身会随着月经周期变化,还与子宫的位置有关。


[3] 子宫内膜的厚度


子宫内膜厚度,是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简便参数。


尽管目前单纯用子宫内膜厚度,评估内膜容受性,尚存在争议。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当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厚度小于7 mm时, 胚胎着床率不理想 。


临床认为,8-14mm的厚度是比较合适的,胚胎更喜欢这个厚度的子宫内膜。


8-14mm的子宫内膜,是很多人的「梦中情膜」,人人都想拥有这样的子宫内膜,但临床上,不少患者都有子宫内膜薄的困扰,被诊断为「薄型子宫内膜」。


胚胎可不喜欢薄型子宫内膜,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改善子宫内膜,让胚胎更愿意着床呢?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雌激素疗法、低剂量阿司匹林、维生素E、枸橼酸西地那非、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改善血流灌注,增加子宫内膜厚度。


除了以上提到的,还有一种新的方法可以尝试,那就是PRP宫腔灌注


PRP是通过离心的方法,从自体全血中提取的血小板浓缩液,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可在较长时间内共同发挥协同作用,促进细胞增殖分化、促进血管再生。


PRP宫腔灌注是在无菌条件下,将自体PRP注入宫腔内,可以为子宫内膜补充“营养”。


研究表明,PRP宫腔灌注能促进子宫内膜细胞生长、减少受损子宫内膜纤维化,使受损的子宫内膜由贫瘠变得肥沃,帮助胚胎着床。


PRP宫腔灌注对缓解宫腔粘连也有帮助,PRP宫腔灌注能够提供超生理数量的必需生长因子,促进愈合能力低的组织修复及再生,对宫腔粘连的女性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