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孩子,上播种网
首页 bozhong logo
播种网 论坛 宝宝喂养
发新帖

小总结

楼主: 好收成
4785782 楼主
谢赞,祝宝宝快乐家庭幸福!
已邀请用户 : (此提示只有您可以看到,其他用户无法查看)
幼儿感冒家庭护理方法 1、感冒初起时,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现象。这时要给宝宝多喝水,增加VC的供给量,可喝VC泡腾片或鲜榨橙汁,增强抵抗力。如果认为宝宝是受风或受凉感冒,应该先吃点小儿感冒冲剂(或小儿宝泰康,治早期感冒蛮有效),注意保暖,不要吹风,尽量控制呼吸道感染的扩散。 2、宝宝鼻塞时,注意清理一下鼻屎,加大空气湿度。可用热毛巾捂一下鼻翼,配合按摩鼻翼。 3、如果出现咳嗽症状,要提高警惕了。一般出现咳嗽一定要去医院检查一下,主要目的是让医生听一下有无支气管或肺部炎症。如果没有炎症,只是上呼吸道感染,这时不要吃医生给开的抗生素类药,更不必打针甚至挂吊瓶。感冒多半是由于病毒引起的,吃抗生素丝毫无效,只能破坏自身肌体免疫力。 4、如果是感冒引起的咳嗽或是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咳嗽,建议用药是小儿止咳糖浆(或鲜竹沥、百草琼浆益气贴等止咳化痰)加抗病毒冲剂(如板蓝根)。还有一个重要的家庭护理方法就是煮冰糖川贝梨水给宝宝喝。 梨水的煮法:1个大鸭梨+3至4个川贝+2至3小块单晶冰糖,加水煮半小时以上,煮成水约在200CC左右,一天喝完,第二天再煮新的。 5、如果宝宝咳嗽不厉害或感冒之后久有小咳不愈,冰糖川贝梨水是最好的治疗方法。蹦蹦曾经咳嗽近一个月不好,用药无济于事,最后是喝梨水才痊愈的。食补是帮助宝宝战胜病菌、提高抵抗力的最好方法。 6|、最后一点是宝宝预防感冒的注意事项,就是加强户外活动,多增加空气浴和冷空气刺激,锻炼呼吸道粘膜。在家不要给宝宝穿盖太多,保持小手温温的即可。 7、 乳加防风(中药)加带须须的葱头一根炖给宝宝喝,适宜感冒咳嗽初期喝。 1、宝宝出现感冒出起的症状:打噴嚏,流眼泪、流清水鼻涕,说明宝宝是伤风着凉了,我就给他吃三天的小儿速效感冒冲剂,主要是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然后就把药停了,一般一星期左右会自愈的,多吃药不如多喝水。 2、感冒后会有鼻塞的情况,我会在宝宝睡着了以后用棉签沾水把鼻腔清洗干净,再涂点金霉素眼膏,我发现对缓解鼻塞、流鼻涕很有效的。还有可以经常用大拇指和食指顺着鼻梁两边按摸,这儿好像有穴位,就是治感冒的,按摸后鼻子就马上通气了。 3、要是有痰,但不咳嗽,就吃点小儿化痰散,一般一天就见效。 4、从宝宝三个月开始,几乎每天都吃一个清炖雪梨,吃肉喝汤,不过我不给他吃得太甜,不放糖,汤里喝得时候还要加水。我家宝宝很爱吃的,清火润肺。用材最好是丰水梨、新疆贡梨,没有酸味,肉质细嫩。 在孩子发生咳嗽的情况下,家长一般可以做以下一些工作: 注意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和湿润。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在房间里放一盆水,加大空气的湿度。 如果孩子咳嗽时咽喉里有痰,应当鼓励孩子将痰咳出来,必要时给孩子以帮助。例如要孩子趴在家长的腿上,头部朝下,轻轻地拍打孩子的背部。 如果孩子晚上睡觉时咳嗽,往往会搞得睡不好觉。可以教孩子侧身睡觉,还可以用枕头或衣物将孩子的上身垫高一些,以避免气道内的黏液或鼻腔分泌物返流到喉部引起咳嗽 如果孩子患了流感,一般可以做以下一些工作: 要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一般每3~4小时要给孩子测一次体温。 给孩子服用退烧药,并要孩子多喝水,注意休息,这样有利于退烧。 注意房间的卫生和保暖,并对房间进行简易消毒,例如将加热的醋放在房间里。 患儿擦鼻涕用过的纸巾要及时处理掉;用过的毛巾要用沸水消毒。 在孩子康复以前不要让孩子上幼儿园,以免传染给其他孩子。 拍痰的方法:手成空拳状,即窝成虚握的拳头,在后背上两肺相对应位置拍,要用些劲,另外得在饭后两小时左右拍,否则可能会吐的,宝宝不但不会觉得疼,而且还很高兴的样子; 冰糖性质温和,不热不冷,很好的,但最好就用那种大块子的,红糖性热,主治风寒咳嗽,白糖性凉,用于宝宝便秘等时;生姜红糖煮水,葱白煮水或奶,均可用于感冒初起时,咳嗽,萝卜加蜂蜜煮水也行,另外百合银耳荸荠等均是润肺的东东,总之是这些东西里宝宝喜欢什么就给喝什么,多喝水是最好的化痰止咳方子, 如果是晚上单声咳嗽,风寒的可能性较大,外面的药物多为治肺热咳嗽,即咳嗽的时间较长,痰较稠的那种,有种很便宜的药叫杏苏露,是用于治风寒咳嗽的,最好是在夜间咳嗽时煮热了再喝,非常有效果,热咳嗽我用过较好的药是肺立露,是少数民族的药,还有醒脾养儿也是,让我觉得少数民族的药非常好:) 如果有少少发热,用保婴丹还可以,抗生素尤其是广谱的一定要少吃,实在要吃,一是要注意剂量,二是时间间隔拉长些,三是多喝水,四是可服用点调节肠胃道菌群的药物或保健品,以免宝宝因菌群失调而拉肚肚,影响食欲什么的, 发烧期间不要吃蛋黄,最好吃清淡些的如自己煮的粥之类的, 把家里炒菜用的食盐半斤左右''放在锅里炒热''然后用一个干净的布袋把盐包起来''趁晚上宝宝睡觉的时候''放在他的胸前和背后''多敷几次''袋里的食盐可以很快的吸走宝宝身上的寒气''像这样做个几次''宝宝的咳嗽定能很快好起来. 中医按摩预防感冒   具体操作方法是:  1、捏脊:每天一次,每次三遍。  2、按揉足三里50次。  3、补脾土200次:脾土:大姆指末端,罗纹面或大姆指桡侧缘,从指尖向指根方向推。  4、揉外劳50次:外劳:手背针对内劳穴。内劳穴:掌心手握空拳,中指尖端
点击查看全文
好收成 (楼主)
41
十一级宝宝 |

后来慢慢了解了中医,孩子发烧都是用中医的方法退烧,基本上就是中药/按摩/物理降温,效果好得不得了,孩子还不用遭罪,大人也没那么心疼拉。

去年9月份嘟嘟突然开始高烧,恰巧之前坐出租车的时候听司机师傅说孩子发烧用白酒擦身体降温效果很好,那天晚上我就开始给他用这个方法,又吃了点中成药,一个晚上基本没睡,不停的用酒给他擦身体,擦了就降,一会又升起来。第二天一大早,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带他去了我们那里的一个很有名的小儿推拿所,大夫一看是嗓子发炎导致高烧,用西医的讲法是病毒性感染,然后给他推拿,又拿了他们诊所自己配的药。回家后烧退了,过了一会又上来了,于是我们按照大夫的嘱咐给他按摩双脚,热水泡脚,后来我又在网上查按摩后脖颈的风池穴都可以退烧,于是在他泡脚的时候给他按摩,不到十分钟的功夫,孩子开始哗哗淌汗,一直淌,衣服都湿透了,汗出透了,他的烧很快就退了,再也没有发起来。而且我发现,以前孩子发烧挂水的时候,孩子的小脸发黄,吃饭吃不下,精神也不好,但这次,他脸色依然很好,吃粥能吃满满2小碗,发烧快到40度还照样蹦蹦跳跳!!!经过这次,我才明白,原来中医退烧的效果竟然这样好!!!而且对孩子的副作用很小很小!!!

过完年,嘟嘟又发烧了,同样还是嗓子的问题,好像好多小孩子发烧都是嗓子引起的,这次我心里有底了,还是上次的方法,不到3天孩子烧就退了。

前天孩子又是同样的原因高烧,因为我们已经来到了镇江,而这里没有小儿推拿,我就找了当地一个非常有名的老中医,他是我同事的妈妈,我的产后病就是他给我看好的,所以我很信任他。他看了看说是着凉了,也就是西医的病毒性感染,然后给开了3副药,说用不上吃完肯定就好了。

回家后赶紧给他煎药,好在嘟嘟不嫌苦,一喝就是小半碗,然后我又给他推推天河水(也是网上看的,效果也很好),然后泡脚,多喝水,烧又退了。到了下午他又开始发烧,我到网上查了查,发现了一个妈妈推荐的按摩方法,决定给他试试。做法如下:让孩子趴到床上,把裤子向下退退,然后用手掌从大锥穴(后脖颈骨头突出的位置)到尾椎骨延脊柱从上到下来回快速的搓,直搓到手掌出汗为止,然后我又给孩子用热水泡脚,没想到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孩子很快就出汗了,衣服都湿透了,烧自然也就退了。过了2/3个小时,温度又上来了,但是已经没有之前那么高,我就给他吃了药,一夜烧也没上来。昨天上午9点多又有点高烧,我采取了同样的方法,烧退后到现在也没有再烧。果然,按医生的话,不到2副药烧就已经退了,当然也按摩的功效也很好。

以下是我再给孩子退烧过程中总结的几点经验:

1。用酒擦身体的时候,最好对点凉水,这样酒的浓度就下来了,不至于伤到孩子的皮肤。酒精尽量不用,有报道说发生过孩子用酒精退烧中毒的情况。我用的白酒就是普通的二锅头,高粱酒什么的。

2。孩子发烧的时候,多给喝温开水,水喝多了,尿自然就多,热量排得也快。

3。热水泡脚。要用稍微热点的水,我是以我的手伸进去能承受的热度为量,只要孩子肯泡,就多泡几次,这样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也可以在孩子泡脚的时候喝水,也会加速排汗。

4。孩子温度如果太高,可以吃点安宫牛黄丸,这个药可以避免高热惊厥。也可以用点塞肛门的退热栓,效果和口服的退热药一样,最主要的是它是通过直肠吸收给药,减轻了肾的负担。

5。如何推天河水?推天河水效果很好,嘟嘟有一次在姥姥家夜里发烧,姥姥就给他推了天河水,早上就好了。方法如下:家长用拇指,从孩子左手心沿小臂中线一直推到肘窝的曲泽穴为一次.每次要推至少300次.推时要在孩子小臂上抹些润滑油(擦手油)或爽身粉,防止擦伤皮肤.睡前给孩子推一推效果最好。这个方法很多家长都用过,效果很不错。

6。病毒性感冒根本没必要挂抗生素。孩子发烧,只要精神很好,就不要太担心。

7。讲个例子给大家听:我们都知道,用锅烧水,锅烧得很热的时候,往里到凉水,锅有可能坏掉,发烧同样如此,当发烧烧得很热的时候,忽然间进去很多凉水,人体就容易出问题,这也此为什么有些孩子在高烧挂水时容易发生抽搐的原因,我就亲眼看见一个孩子挂水的时候好好的,吃东西说话都很好,可是挂完水刚出门就抽了,赶紧送回来抢救。

以上就是我的经验和一些理解,有的做法并不一定都对,希望能给各位妈妈点参考,也希望各位妈妈能找到宝宝退烧的好办法我们大家一起交流。

文章来自: 播种网社区(www.bozhong.com) 详文参考:http://bbs.bozhong.com/thread-370941-1-7.html

点击查看全文
好收成 (楼主)
42
十一级宝宝 |

最近好多宝宝都病了,唉,都是春天惹的祸!我家豆豆也开始流鼻涕了!

在网上看到关于宝宝发烧、感冒、腹泻时的一些指导,转过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宝宝发烧全程指导

宝宝从小到大,或多或少都有些发烧的症状发生,有的父母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求医问诊;有的父母,则只求孩子迅速退烧,吃的、塞的通通来,事实上,过与不及对孩子的健康都是一种负荷。

  哪些原因会引起发烧

  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大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外在因素:

  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二、内在因素:

  生病、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

  三、其他因素:

  如预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反应。

  发烧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而不是全部。小儿科主任宋文举医师表示,医师对于发烧,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响及进展,但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外表,如发烧、呕吐、咳嗽,就慌乱不已。殊不知医师治病,首重病因的发现及能完全治愈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只为退烧而已。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会让发烧症状持续表现出来,以探寻内在真正的病因。因此,他提醒爱子心切的爸妈,切记不要一味的要求医师退烧,去治疗发烧症状,而是应遵从医嘱,准确的找出引起发烧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

  发烧不会“烧坏脑子”

  宝宝一发烧,父母亲之所以会立即抓狂,不外乎是存在一个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发烧会烧坏脑子。小儿科主任丁绮文医师表示,发高烧本身,是不会使“脑筋变坏,智能变差”的,以往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医疗知识尚未普及,发高烧背后的原因没有区分清楚。

  其实,只有脑炎、脑膜炎等疾病脑质本身受病毒破坏才会伤及智能或感官机能,而非发烧把人烧笨,烧聋了。她一步强调,婴幼儿体温控制中枢稳定性不如成人,轻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烧40℃,发烧时家长只要知道如何处理,至于诊断病因应该交给专业的医师,不必过份忧心。

  根据统计,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体温很少超过41℃,如果超过这个温度,罹患细菌性脑膜炎或败血症的可能性比较高,应特别警觉。至于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可能必须到41.7℃,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造成不可回复的损伤,这种极端的高温,很少伴随疾病发生,临床上惟有对麻醉过敏,引起恶性发烧才可能达到如此高温。丁绮文主任说,因为发烧本身不至于伤害孩子,所以退烧是否必要,长久以来一直有争议。主张不必退烧的学者认为,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帮助白血球抵抗细菌。分析发烧的型态可以帮助诊断病因,一味退烧反而误导。不过,多数医师和学者赞成适度的退烧。因为发烧会增加新陈代谢,造成内在的消耗,病人头痛,倦怠,心跳加速,非常不舒服。婴幼儿容易脱水,发烧造成水分蒸发,更是恶性循环,婴幼儿热性痉挛的比例较高,放任发烧,引起伤害是不必要的。

  民间错误退烧观念和方法

  综观上述论点,家长应该要有正确的态度,将发烧当作一种警讯。小儿神经科主任赵文崇医师表示,发烧是因各种疾病引起的身体防卫性反应。研究显示,身体负责吞食细菌的白血球,在体温升高时(38℃~39℃)其吞食能力加强。因此当小孩因感冒或其他感染疾患引起体温升高时,运用各种可能的方法,要把体温立即降到正常范围,并非明智之举。因为这样可能降低病童本身的抵抗能力。

  有些父母会使用民间流传的一些退烧方法,例如冷水或酒精拭浴来为孩子退烧,这是不适当的。宋文举主任指出,宝宝发烧时烫热的皮肤突然碰到冷水或酒精,宝宝反应会很剧烈,可能会造成抽搐;而酒精的气味又会使幼儿昏睡,像喝醉了一般。

  此外,传统老一辈的“寒到”的观念,造成一般误以为发烧时必须多穿衣服,赵文崇主任强调,其实刚好相反。他说,发烧时全身能散热的地方以皮肤的表面积最大,散热效果最好,假使能将过多的衣服剥除,大量身体的热可经由宽松清凉的外表排除,体温很容易下降。

  真正危险的发烧讯号

  赵文崇主任强调,宝宝发烧病理原因可大可小,严重者败血症、脑炎脑膜炎、心肌发炎等,不处理会导致残废或死亡;轻者只是轻微感冒,不理它也会自己好。但这中间的差异若非专业人员实难判断,有时更须借助检验技术才能确实区别。

  宝宝发烧,父母固不必大惊小怪,却也不能掉以轻心,导致病情不可收拾。父母应学会如何有技巧、有知识、有智慧的面对它。当小孩子发烧时会合并其他的表现:如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身体感觉极度不舒服,有食欲不振全身无力的现象,幼小一点的婴儿不会说话,甚至变得躁动哭闹不安。此时,适度的处理,使体温不要太高是合理的,尤其具有发热痉挛或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更是需要。

  6招简单正确的退烧法

  那么哪些方法是爸妈在未带宝宝就医前,可在家中事先处理的呢?综合专家的建议,作为父母的您,正确的退烧方法应该是: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睡冰枕:

 

点击查看全文
好收成 (楼主)
43
十一级宝宝 |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使用退烧药:

  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3.宝宝发烧怎么办

  发烧是人体抵御疾病的反应,发烧能使小儿的防御机能大大加强,并为炎症的痊愈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当宝宝发烧时,只要宝宝精神还不错,体温不超过39.5℃,父母就可自己处理。但要注意的是,出生1个月以内的宝宝和重度营养不良的宝宝,发烧时体温不但不升高,反而下降了,可能在35℃以下,这类情况十分危险,应及时送医院抢救。小儿发烧有个特点:小儿如果手脚冰冷、面色苍白说明体温还会上升;一旦小儿手脚暖和了、出汗了,体温就可以控制,并很快能降温。父母遇到小儿发烧时可采取哪些方法呢:

  ① 婴儿的前囟门在1岁半之前还未完全闭合,父母在宝宝睡着后用手心捂在其前囟门处(最好是爸爸捂,因为男士的热量大,宝宝容易出汗),直到宝宝微微出汗,这时宝宝的鼻子通了,呼吸匀称了,温度也下降了。再把宝宝叫醒,多喂他一些温开水或红糖水。

  ② 多数宝宝发烧是因为受凉感冒引起的,如果宝宝发烧时手脚冷、舌苔白、面色苍白、小便颜色清淡,父母就可用生姜红糖水为其祛寒,在水里再加2~3段一寸长的葱白,葱白有发汗的效果。

  ③ 如果小儿发烧手脚不冷、面色发红、咽喉肿痛、舌苔黄或红、小便黄且气味重、眼睛发红,这说明小儿内热较重,就不能喝生姜红糖水了,应该喝大量温开水,也可在水中加少量的盐。只有大量喝水,多解小便,身体里的热才会随着尿排出,宝宝的体温才会下降。

  ④ 2岁以上的宝宝发烧,父母可以帮其按摩。先搓小儿的脚心,把热往脚下引,把脚搓热了再搓小腿,小腿搓热了再搓手、膀子、后背,最后是小儿的耳朵。按摩时要轻、要慢、要多喂宝宝喝水。如果宝宝还持续发烧可用温水帮他擦身,用毛巾把宝宝身体擦热、擦红,给宝宝的身体散热;如果宝宝还是手脚发凉,说明宝宝受寒较重,可连续给宝宝多喝几次生姜红糖水。需要提醒各位父母的是,喝葱姜红糖水加按摩治疗的顺序是先喝葱姜红糖水再按摩。

  ⑤ 宝宝感冒发烧后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食欲会下降。所以宝宝生病后要吃一些清淡的稀饭、面条。如何正确使用退烧药?

  当然,在上述几种退烧方法中,对爸妈而言,最方便且迅速的是退烧药的使用,而每位宝宝家里确实都必须常备退烧药以因应不时之需,免得临时半夜发烧束手无策。但丁绮文主任提醒爸妈,退烧药的使用是有技巧和原则,何时用、怎样用,平时宜有正确观念,才不会效果不佳或甚至退烧失控。

  她说,退烧药有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一般以水剂较温和,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的糖浆,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级,阿斯匹灵锭剂退烧效果也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阿斯匹灵可能引发雷氏症候群,不宜使用。

  栓剂用来塞肛门,由直肠吸收,效果快速,小孩拒绝吃药时也能退烧,非常方便,但用量宁取少量,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体温陡降,或是反覆刺激肛门,造成腹泻。打退烧针,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孩子甚至过敏休克。退烧的方法很多,一定可以降温,家长不必一时性急,因小失大。

外,宋文举主任也强调,不同的退烧药最好不要随意的互相并用,因为剂量不好控制,还是单独使用比较安全。还有,退烧药也不可多服几次或将剂量增加,以加强退烧的效果。千万要记住,“药也是毒”的道理,任何药物(包括退烧药)都有它们一定的用法,吃多了即会产生毒性。许多父母因爱儿心切,而把过多的退烧剂给幼儿服用,但却没退烧,反而烧得更厉害,因为退烧药的毒性反应之一,就是让体温升高。

  总之,宝宝发高烧,父母不必愈来愈紧张,只要按照上述各种建议,观察宝宝活动力、补充水分、必要时适度退烧,体温多半可获得降低,翌日再带宝宝就医即可

  另

点击查看全文
44
六级宝宝 |

留印收藏

点击查看全文
好收成 (楼主)
45
十一级宝宝 |

一、哭闹不安

哭是新生儿的语言,宝宝会用以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是不舒服。所以宝宝的哭声是判断身体状况的信号之一。如果宝宝总是哭闹不安,或是持续不哭不闹,妈妈就要警惕,宝宝是不是生病了。哭闹分为生理性哭闹和病理性哭闹。当宝宝出现不明原因的啼哭时,妈妈应该先从生理性原因考虑,如果排除了,再考虑病理性因素,必要时就要及时上医院就诊了。

持续地哭闹不安,并且精神较差 发热:如果宝宝持续地哭闹不安,而且精神状态萎靡不振,食欲不佳,有可能是发热了。妈妈应该量一下宝宝的体温,看看是否有发烧的现象。 

哭闹不安,精神萎靡,触及某一部位后哭闹加重 皮肤问题:如果宝宝一直在哭,不发烧,碰到身体的局部哭得更厉害。可能是皮肤方面的问题。妈妈要细心查看身体各部位有没有异常,像臀部、颈下、腋下皮肤皱褶处有没有发生皮肤糜烂,耳朵、脐带处是否流脓等。 

突然哭闹,哭声高而尖,眼神呆滞 脑部病变:这可能是宝宝脑部病变的信号。发现这个现象的话,妈妈应该马上把宝宝送到医院就诊。 

持续哭闹,哭声微弱,呼吸急促 肺炎:宝宝的哭声微弱,并在安静时呼吸次数明显增快,体温也不升高反而身体发凉,就可能是肺炎了。应该及早就医。需要注意的是,肺炎的宝宝还会表现出口吐白沫的症状。 

阵发性剧烈哭闹,哭声响亮,后逐渐微弱变轻,面色发白、食欲不振、呕吐,大便出血 肠套叠:当宝宝几个小时以上无原因的剧烈哭闹,时哭时停,伴有呕吐,随即排出暗红色血便时,宝宝可能是患了肠套叠。这种病非常危险,妈妈要立即把宝宝送到医院就诊。

 

二、大便异常

宝宝的便便也是反应身体健康的重要信号。尤其是消化系统的疾病,都会通过宝宝的排泄物显现出来。所以每天观察宝宝的便便也是非常重要的。

大便次数多,体重不增 乳糖不耐受:如果宝宝大便次数多,体重不增,爱哭闹,可能是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母乳、配方奶粉均含有乳糖,乳糖的吸收需要有酶的帮助,这样的宝宝体内缺乏这种酶,致使乳糖不能分解吸收,引起腹泻。妈妈应该送宝宝到医院去检查。 

大便气味异常 消化不良:如果宝宝的大便气味酸臭,像臭皮蛋的味道。那么大多数是因为宝宝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摄入太多,消化不良。尤其是人工喂养的宝宝,应把奶粉稍微冲稀一点,不要加糖等附加物。 

大便有血 肛裂·肠炎·痢疾:如果宝宝大便出血。妈妈应该首先观察颜色。如果颜色呈鲜红色,那么可以检查一下宝宝有没有肛裂或者息肉。如果颜色比较深,就要考虑是否是肠炎或者痢疾等疾病,要立即去医院就医。 

大便颜色呈灰白色 胆道阻塞:如果宝宝的大便看上去灰灰白白,像白色陶土一样的,那么说明宝宝的胆道阻塞,胆汁不能流入肠道,要立即就医。 

大便呈水样、蛋花汤样,有粘液质,次数和数量增加 病理性腹泻:腹泻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混有脓血或粘液。如果还伴有精神萎靡,咳嗽、流鼻涕、发烧等症状,就说明宝宝体内还有感染。就比较严重了。应该立即就医。 

三、食欲不佳

健康的宝宝能按时喝奶,食量正常。如果宝宝突然吃奶次数减少甚至不吃奶,奶量也有所下降,并伴有精神不佳、恶心、呕吐或其它情况,多半是在告诉妈妈“我生病了“。因为一般新生儿患病时,常常首先出现食欲下降,不想吃饭、恶心及呕吐等症状。吃奶时表现出吸吮无力或闭嘴摇头。这个时候,新妈妈们就要注意了。

食欲下降,伴有打嗝、呕吐或不断放屁 胃肠道疾病:如果宝宝不肯好好吃饭,不断打嗝或放屁,且散发浓烈的酸臭味,那么应该是因为食物积滞导致的消化不良。其它的消化道疾病,如便秘、腹泻等也会引起宝宝食欲不振。最好结合宝宝的大便来判断。 

拒食、吃饭以后哭泣,流口水 口腔感染:如果宝宝不肯吃奶,或者吃奶以后就不断哭泣,并且伴有流口水。妈妈就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嘴巴里面,是不是有破损,或口腔感染,比较常见的是鹅口疮。·什么是鹅口疮 

食欲不佳,精神萎靡、不哭不闹 感染症:比如上呼吸道感染、全身性感染症等都会引起宝宝食欲下降,通常还会伴有全身性的症状,如咳嗽、精神不振等。 

拒食或食欲下降,伴有哭闹 鼻塞·红臀:如果宝宝不肯吃饭,还大声地哭闹、张着嘴巴呼吸。就可能是因为鼻腔里面有污物堵住,没办法顺畅的呼吸。妈妈可以检查一下宝宝的鼻子,把里面的脏东西清理出来。

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宝宝得了红屁股,觉得难受而不想吃饭。这个妈妈也要注意。

 

吃奶次数减少,甚至不想吃奶,并且精神萎靡 发热:如果宝宝食欲下降,吃奶次数减少,奶量减少,而且没什么精神,妈妈要量一下体温,看看有没有发热的现象。 

四、精神不振

正常的新生宝宝应该是神志清楚,情绪正常,爱笑,不哭闹,两眼灵活、有神。并且对周遭的刺激能很快地做出反应,如微笑、注视、惊醒等。如果生病了,宝宝会表现得反应力低下,昏昏欲睡,精神差。

两眼直视,目光呆滞 惊厥:如果宝宝突然两眼直愣愣地,目光呆滞,表现异常,就可能是惊厥的先兆。 

嗜睡,囟门突出,颈项强直 脑部病变:宝宝总是睡不醒,囟门部位突出,头颈变硬,这就可能是脑部疾病的先兆。 

少动或不动、精神萎靡、不哭闹 严重疾病:如果宝宝精神非常差,基本动了,抓他的手也变得很无力,不哭不闹。那么情况就比较严重,可能是非常危险的疾病,如颅内出血等,应该马上就医。 

五、体重不增

新生儿出生后最初半年体重增长非常快,一般半岁内的宝宝,平均每个月要增长700克。如果宝宝的体重不增或下降,或者增重不达标,就有可能是喂养不当或患了胃肠道疾病。

喂养不当 比较常见的原因是宝宝的奶量不够或者无法吸收。一般而言,一个月之内的宝宝,一天至少要摄入110~120kcal/kg的热量,而奶量一般在150ml/kg,水分1000ml/kg。这也是因人而异。但是如果体重增长不够,妈妈就要考虑是否是宝宝吃得不够。母乳喂养的妈妈多喂一些,而人工喂养的话,奶粉不要冲得太稀。 

消化系统疾病 如果不是喂养的问题,就可能是宝宝本身有疾病,身体无法吸收热量,或者排泄太多,而使得体重无法增长,最大的可能性是消化系统的毛病。妈妈可以结合其它方面的症状来判断宝宝的疾病。总之,宝宝体重不增,妈妈就要引起重视了。 

点击查看全文
46
四级宝宝 |
留个脚印,可以经常进来学习学习!楼主辛苦了!

这一贴是通过手机发表的,我也要用手机发贴!

点击查看全文
47
十四级宝宝 | 备孕达人(大宝) |

em25 em25 em25 

点击查看全文
48
五级宝宝 |

em25 em25 em25 

点击查看全文
49
十二级宝宝 |

em25 em25 em25 em25 

点击查看全文
好收成 (楼主)
50
十一级宝宝 |
  家里有小宝宝,做父母的一定特别开心,虽然做父母的都爱孩子,但不知不觉中,也会走入误区。
<br/>  不准掰手指数数
<br/>
<br/>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br/>
<br/>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br/>
<br/>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br/>
<br/>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br/>
<br/>  过分溺爱
<br/>
<br/>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 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br/>
<br/>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br/>
<br/>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br/>
<br/>  过分专制
<br/>
<br/>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br/>
<br/>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br/>
<br/>   拔苗助长
<br/>
<br/>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br/>
<br/>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br/>
<br/>  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br/>
<br/>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br/>
<br/>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br/>
<br/>  以孩子为中心
<br/>
<br/>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br/>
<br/>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br/>
<br/>    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br/>
<br/>  宝宝想要某个玩具,想吃麦当劳,父母一定要满足他吗?不一定。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会让宝宝觉得一切太顺利,而太容易获得的东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从中获得的乐趣也没了。
<br/>
<br/>正确做法:宝宝想要买某个玩具,可以对他说,假如坚持一周都去幼儿园,妈妈就买给你。要是宝宝想吃麦当劳,可以告诉他生日的时候在这里开生日PARTY。这样让宝宝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追求的愿望。父母要注意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承诺,不能骗宝宝。
<br/>
<br/>  父母替宝宝道歉
<br/>
<br/>  二三岁的宝宝一起玩时,宝宝把别人打哭,这时有些父母会挺身而出,替宝宝道歉。这样一来,宝宝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他长大后不会自己承担责任。
<br/>
<br/>  正确做法:做错的事情,父母要及时纠正宝宝,因为宝宝不知道哪样做是正确的,哪样做是错误的,正误都需要父母指引。告诉宝宝打人是不对的,要向人道歉,让他自己承担后果,这样才能让他记住,明白对与错。
<br/>
<br/>  与出生不久的宝宝说话没必要
<br/>
<br/>  父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语言发展有深刻影响。婴儿听觉研究专家发现,婴儿脑内的“听觉地图”大概到1岁左右完成,在此期间,给零岁婴儿输送越多的有意义的声音,越能促进婴儿脑内主管听觉的神经元的敏感性。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婴儿获得的词汇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对婴儿说话的数量。
<br/>
<br/>  正确做法:当给宝宝穿衣服时,当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时,要和宝宝说话,告诉他:“妈妈在给你换衣服,凉不凉啊?伸伸小胳膊、抬起头”等等。也就是说尽可能地与孩子多说话,这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当到了一定时候宝宝的语言会突然爆发,于是很多话都会说了。
<br/>
<br/>    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br/>
<br/>    有些父母总是在教育宝宝上不能达成一致,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有分歧。总是出现妈妈惩罚孩子,爸爸替他说情;或者爸爸对孩子发火,妈妈为孩子辩护。有的父母因为教育宝宝的问题,还会互相指责,长此以往,孩子对父母不尊重,并且孩子产生投机心理,谁护着他就找谁。
<br/>
<br/>  正确做法: 作为夫妻双方,在教育宝宝上要一致,私下多沟通,不要当着宝宝的面争吵。当一个人教育宝宝时,即使说的不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宝宝的面指责。
<br/>
<br/>  父母的冲突不会影响婴儿
<br/>
<br/>  大多数爸爸妈妈都知道,夫妻当着学龄期孩子的面吵架是一件令孩子紧张的事。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知道,当着初生婴儿或尚不会说话的婴儿争吵,也会影响到婴幼儿的思想或情绪。
<br/>
<br/>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当家庭中父母冲突升级时,8个月至2岁间的孩子都会变得非常着急,并懂得要努力去阻止父母间的冲突。2岁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之间或陌生人之间的吵架场面后,会很快地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气势汹汹地说话和争斗,行为举止变得非常粗野。由此可见,父母应尽量避免在任何年龄的孩子面前争吵。
<br/>
<br/>  正确做法:当在宝宝面前时,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觉得克制不住,索性走出家门,当情绪平静了再回来。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大吵大闹。
<br/>
<br/>  物质奖励
<br/>
<br/>   奖励孩子本质上并不是坏事,但是,你必须明智地去选择何时何地用何种奖励。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物质奖励,那么没有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灰心丧气,他们甚至会认为没有物质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物质刺激的确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孩子有高度的积极性,可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家长只考虑物质刺激给幼儿带来的短期效应,而未考虑给幼儿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幼儿受到多次物质刺激后,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刺激,甚至做一点普通的事也是如此。因此,家长应当慎用物质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幼儿以精神上的激励。
<br/>
<br/>  正确做法:当宝宝能按时起床,自己穿衣服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夸他:“你真棒!”或是亲一亲他。
<br/>
<br/>
点击查看全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新帖
热门新帖

    姐妹都在抢

    备孕疑难杂症大攻略
    疯狂造人
    孕迹暖暖
    自在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