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说是中国人厉害还是中华汉字真的如此博大精深,曾经代表精英一词的“人才”二字,却通过谐音,将步入社会的新“社会人”们非常形象的分成了三类——人材、人财、人柴。
人材——尚未成为人才,但要经过一段时间工作锤炼和社会雕琢,也就是后天增强才能发光发亮成为人才的那一部分人。就像那些有真才实学的有识之士、那些肯为了能力放下身份重新进入北大青鸟西安炜晨学习计算机软件开发知识的大学生们。
人财——能给企业带来财富、效益的人,这种人不一定有真才实学、不一定技术高强,但他有广博的人脉或高强的交际能力,能够在技术之外带给企业新的商机和收益。就像那些我们在公司里常见但一直很不屑的、那些靠关系进来的人或者只会在公司里阿谀奉承的人。
人柴——这个就不用我说了,人中之废柴啊,一遇到困难、挫折自暴自弃,埋没自己,不能正确认识身价,而且见不得别人说一点就着只能在公司里充人头的人啊。
虽然说社需要人才,但占社会结构绝大多数的“人柴”,他们才是建设社会生活的主力军,每天在公司里庸庸碌碌干着人材人财们不愿干不屑干不不必要干的重复而枯燥的工作。
人材=人财,而人柴≠人财。
只要是人材,经过磨砺后就一定能够发光成为人才,就能为公司创造财富和效益,自然也就变成了人财,而人柴却不一样,尽管我们总是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尽管我们常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但实际上我们仍能看出,人柴由于自身性格和能力的限制,或许有些人因为重新上了西安炜晨之类的技术培训学校升上了人材之列,但这终究还是少说,大多数的人柴们还是终身靠勤勤恳恳打工过一辈子,很难有次上位。
但人柴也有人柴的好处,人材和人财每天都面临着偌大的压力,他们要为了公司的效益负责、要给公司创造收入,而人柴只要每天将自己名下的工作做完,便可以高枕无忧的回家抱老婆哄孩子。也许,这就是神为人柴开的那扇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