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汤 女性养颜补血第一方 女性养颜要以血为本。中医经典认为,“妇人以血为本”。血是女性的根本,指的就是经、带、胎、产和哺乳,这些都离不开“血”。不过这个“血”与平时我们割破手指见到的血,概念上要更宽泛些。 中医认为,血是构成并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生于脾,藏于肝,主于心,内营脏腑,外养肌肤。血是由气推动运行的。气有化血、行血、统血、摄血、载血的功能,气虚则血亏,气滞则血瘀,气乱则血崩,气逆则血拂,气陷则血脱。所以,气血的活动正常,女性就能保持健康美丽。 中药里面,养颜的方子不少,但没有一个处方能超过四物汤。四物汤因此有女性“补血第一方”、“补血圣方”、“补血祖方”等等美誉。 四物汤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由汉代张仲景的处方演变而来的,应用历史超过2000年。方子里面的熟地,性甘、温,入肝、肾、心经,功用滋阴养血,补肾填精;当归性甘、辛、温,入心、肝、脾经,功用为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川芎性辛、温,入肝、胆经,功用为行气开郁,驱风燥湿,活血止痛;白芍性苦、酸、凉,入肝、脾经,功用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全方合用补中有通,补而不滞,使营血恢复,周而无阻,确实是补血养血的圣方。 四物汤由熟地、川芎、白芍、当归四味药构成,这四味药可分为两组相对独立的药对:熟地和白芍为一对;当归和川芎为另一对。其中熟地、白芍为血中阴药,长处是滋阴补血,但不免滋腻呆胃;当归、川芎为血中阳药,功效是养血活血,但又不免伤血动血。把两组药对组合使用,就可以避免两者之短,发挥两者之长,所谓“地、芍得芎、归则补血不腻血;芎、归得地、芍则活血不伤血。这正是四物汤这张补血古方所以能历久弥新的根本原因。 四物汤不仅适合血虚之人,也适合正常人补血防衰老之用。对一些工作节奏快、压力大、脑力劳动为主、平时缺少锻炼的知识女性来说,也是一张好方,它可以防治过度用脑所致的心力交瘁,阴血暗耗,大便不通等。 中医认为,四物汤主要调理肝血,而女性血虚,应该注重调肝,因为肝和血密切相关: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就像一个人体“血库”一样,当人体因为疾病或者生理活动,需血量增加时,这时肝脏就把贮藏的血液排出来,以供机体活动的需要。如果肝脏有病,藏血的功能失常,就等于“血库”枯竭了一样,根本不能满足人体的各项功能,比如,不能滋养眼睛,则两目昏花、干涩、夜盲;不能充盈血海,则妇女月经量少,甚至闭经;若是肝失疏泄,就像“血库”漏水一样,则藏血不固,易引起出血病变,如衄血、妇女月经过多或崩漏等。 四物汤用于肝血虚证。肝为木,肾为水,水能生木;且精血同源。经云:虚则补其母,故用熟地滋阴补血填精为君;脾为气血生化之原,当归入脾,补血调经,助君药为臣,增强君药补血之力;肝为刚脏,藏血而主筋,血虚则肝无所藏,不能充养筋脉故筋急,是而用白芍柔肝缓急,为佐入之药;肝主疏泄,调畅气血,血虚则疏泄失职,气血失调,故用熟地当归补血之后,再用川芎调气血。 四物汤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随着4味药物的比例不同,四物汤可以发挥广泛的功能。如重用熟地、当归,轻用川芎,则是一个补血良方;当归、川芎轻用或不用时,可以帮助孕妇保胎;重用当归、川芎,轻用白芍则能治疗月经量少、血淤型闭经等等。 此外,四物汤衍生出的无数“子方”、“孙方”在治疗妇科病方面也功不可没。较著名的有桃红四物汤,该方剂是由四物汤加桃仁、红花而成,专治血虚血淤导致的月经过多,还能对付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四物汤加艾叶、阿胶、甘草后取名为阿艾四物汤,用来治疗月经过多,是安胎养血止漏的要方;四物汤加四君子汤后,名“八珍汤”,能气血双补;在八珍汤的基础上再加上黄芪、肉桂,则成为老百姓非常熟悉的十全大补汤。 四物汤 [组成] 熟地15克 当归15克 白芍10克 川芎8克 [功用] 补血和血 [主治] 营血虚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经量少或闭经,表现为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现代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胎产疾病,荨麻疹、骨伤科疾病、过敏性紫癜、神经性头痛等属营血虚滞者。 [方解] 营血虚滞证表示血虚以及血行艰涩、停滞之意。本方中熟地滋阴养血填精,白芍补血敛阴和营;当归补血活血调经,川芎活血行气开郁。四物相配,补中有通,滋阴不腻,温而不燥,阴阳调和,使营血恢复。 [加减法] 1.若痛经可加香附12克 延胡索10克 2.兼有气虚者,加入党参18克 黄芪18克 3.若血虚有寒者,则加肉桂粉4克 炮姜4片 4.若出现崩漏,则加入茜草根8克 艾叶10克 阿胶10克 桃红四物汤出自《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由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具有养血活血祛瘀之功,被医家推崇为调经要方,主治妇女月经不调及痛经。四物汤加桃仁9克,红花6克。不过,由于其中含有桃仁成分,容易导致月经提前,所以吃的时候应该适量,并且各原料在食用前一定要经过炒、煮等炮制。 尽管四物汤是补血的基础方,又是调经的基础方,但要治病最好请中医师把握剂量和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