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pp中查看更多精彩

1 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
2 选择用"浏览器"打开

给我出个主意吧!关于孩子上幼儿园和小学的问题

  • 我的孩子目前在我家小区内的幼儿园上,开学就上大班了,她是11月出生的,同班的孩子大都是7、8月出生的,也就是说,明年九月她们班同学就都上小学了,可她因为没到年龄,所以要晚上一年,当然我也很赞同晚上一年,因为一直以来她跟班都比较吃力,不过这多出的一年就成了问题了。
    如果在现在的幼儿园和下一届小朋友重新读一年大班,那么我该怎样处理她的专业课呢?不给她报,那么别的孩子上专业课的时候她就要一个人留在班里自己待着,况且她对专业课非常有兴趣,并且成绩优异,所以不报专业课对她就太“残忍”了。可如果我给她报了呢?大班的专业课她已经学过了呀!每年的教案都是一样的,难道学过的课程再重新学一遍吗?孩子会没兴趣的呀!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让孩子在其他幼儿园上一年大班,但也有两个问题,第一就是赞助费的问题,虽然现在已经不用了这个头衔了,但我们小区本身有幼儿园,所以去其他幼儿园就要交一定的费用了,除此以外,因为是新入园的,所以被褥什么的还要交一份一次性的费用,这样为了她这一年,我们要交上相当于两年的费用,好象不大值。另外的问题是,两个幼儿园的专业课程是不一样的,让她仍掉原本有基础的专业课,开始学习新的专业课对于五岁的孩子本来就是一个挑战,况且,新幼儿园里其他孩子已经上了这些课程两三年了,大班学的应该是水平比较高的课程了,让她突然插班到新的幼儿园跟这些专业课程就更难了吧?
    我也曾试着给她找过学前班,但是现在都取消了。如果强驽着让她上小学,我相信她的学习成绩没问题,但是交流能力和生活能力都比较吃力,她会变得比现在还缺乏自信心和创造力的,而且语言表达一直是她的弱项,强驽着上小学她会更不敢说话的。
    谁能给我出出主意,有没有权衡利弊的方法或是其他的什么解决方式。谢谢!
    讨论区
  • 以下内容或许会对您有所帮助!

    父母首先是应该让一个4岁多的孩子提前掌握小学的知识内容,还是让她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在过分强调孩子知识、技能和智力发展的过程中,父母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跑了“偏”,造成婴幼儿教育小学化,使本该在这个年龄段完成的“养成”教育成为空白,等到孩子上了小学、中学、甚至大学,再回过头来实施再教育,补上本该在孩提时代掌握的关键的人生课程。  
     
      那么,恰当的早期教育意味着什么?专家认为,从大的范畴上讲,早期教育是在孩子婴幼儿时期进行的教育。和我们平常所说的教育一样,它包括体、智、德、美、劳五个方面的内容,促进婴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换言之,早期教育的目标是使孩子成为有聪明才智、健全人格、优良品质和健康体魄的人,除了智力学习外,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形成乐观、自信、向上的心理。因为一个人日后的成功,不单单取决于智力方面的因素,从小练就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与人合作的精神,每每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人综合实力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早期教育应该是对婴幼儿整体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使他们的智力潜能开发“一枝独秀”。  
     
      早期教育让孩子身心健康  
     
      无论是零岁教育还是胎儿教育,首先给人们的印象就是“英才教育”。但是,真正的早期教育必须包括对人至关重要的“人品”教育。把人品和人性的培养与能力和智能的培养放在同一水平上考虑。同时,还要考虑体育的因素。这是专家们一再强调的。  
     
      生活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仿佛别人的孩子会说儿歌、会讲故事、会弹钢琴,自己的孩子不会就是落后了。不少父母真的沉不住气了,立刻也要“照方抓药”、给宝宝制订出周密的计划。  
     
      其实,在早期教育问题上,最最应该摆平心态的是父母自己:孩子的智力可以不超常(实际上,超常儿童在所有儿童中占的比例很小),日后也可以不出人头地、成龙成凤,但孩子必须身心健康。因为积极的人格因素和良好的品质,是孩子从容应付未来一生荣辱、坎坷与坦途的保证。这一点早已得到了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认可。幼儿孤僻、胆怯或霸道、不与人合作等等不良性格的形成,往往与在早期教育包括保育中忽略对孩子素质的培养有关。早教专家认为:积极的人格因素和良好的品质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快乐、活泼;二是安静、专注;三是勇敢、自信;四是爱劳动、关心他人。这些性格、品质都是情感智力的重要内容。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茅于燕说:对幼儿实施早期教育的好坏,影响着孩子未来的成就。早教主要是幼儿积累生活经验和知识。在西方流行一种“早期银行论”,指对幼儿实施早期教育就好像是往他们的神经银行里储蓄,积蓄越多,将来受益越大。在幼儿的知识教育和性格教育方面,我们比较倾向于多重式性格教育,性格教育开展得越早越好。如果幼儿二三岁的时候就把脾气学坏了,到四五岁就得进行再教育,那无疑是资源的浪费。对幼儿实施早期教育,关键是让他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童年的乐趣。  
     
      家庭是早期教育的基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传身教在孩子身上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即使上了幼儿园,只要不全托,孩子还是在家里的时间长。所以,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更多地应该在家庭中进行。据一项调查显示:有80%的父母希望孩子得到早期教育,但又不知道早期教育该如何下手。  
     
      婴幼儿对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充满好奇,想摸摸、看看,父母可顺应孩子这一心理,多鼓励孩子尝试,让孩子产生足够的自信心,遇到困难也不退缩。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很可能在某方面做得不好,不要随便指责、嘲笑、挖苦和恐吓孩子,父母应教给孩子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恰当的方法,以免形成幼儿遇事胆小畏缩的心理。这有利于使孩子形成勇敢、坚强、自信、开朗的意志品质。这种品质是与人的自信心和自觉克服恐惧心理的能力结合在一起的,必须从小开始培养。父母还可借助亲子游戏活动,让孩子学会善始善终,进而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为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父母对婴幼儿的智能开发,可从心灵教育开始。比如,对新生儿的爱抚、婴儿和母亲之间的视线、肢体交流,是对小宝宝大脑神经的有益的刺激。父母可对孩子进行感觉刺激训练,开发宝宝的左右脑;做身体触摸,促进父母与婴儿的情感交流、增加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利于宝宝发育;父母可对婴儿进行逗笑训练、音乐训练、体能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稍大一点的孩子,可进行运动训练、语言训练包括英语训练、绘画训练、早期阅读训练,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各种知识技能。  
     
      台湾幼儿教育专家刘志芬教授说: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而且正走向家庭化和社会化。我认为,培育孩子不仅仅是要把他养大,要给他提供多么丰富的物质条件。关键是教会他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父母应意识到的是,他们不仅仅是孩子的衣食父母,更是孩子行为规范的启蒙老师。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父母,而不是幼儿;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父母育儿观念的转变,而不是强行给幼儿大量的刺激和灌输,“拔苗助长”;早期教育的主要形式是父母与幼儿互动互进式的,而不是父母与幼儿单向促进式的。这才能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陈若葵) 
     
      采编自:家庭妇女报
  • 最佳答案

    还是给她在小区内再上一年大班吧 ,具你的描述,你女儿的语言表达是弱项。大班的内容她学过,到时她各方面能力肯定比别人强。你可以建议老师多提问她,在兴趣班让她当小老师,多表扬她。这样逐步建立她的自信,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提高。
  • 重新读一次没有什么不好,别人是学习新知识,而她可以从中间学到更多的,而且对她的自信心有很大的提高,别担心了,也为你让孩子多读一年幼儿园大班的决定而高兴,说明您是一位眼光和长远的家长,不能一味的以为自己的孩子比别人聪明很多,其实她这样以后在上小学的时候一定会比这届其他的孩子强的。
  • 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孩必须满6周岁才可以上一年级。具体是小孩在9月1日以前出生的就可以上。
  • 老师的建议:
    方法1、继续在原来的幼儿园在上一次大班,报孩子感兴趣的专业课,鼓励孩子报新开的专业课程。多跟老师沟通让你的孩子在数学、英语、常识等学过的课程上多提问,对他要求提高些。孩子回来后你也要对他学过的内容多展开式辅导,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方法2、转学,到收费较低的人数不多的较新的幼儿园,接受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从小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老师,提高适应性,注重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让他多开心玩。回家后你就要辛苦些帮助他复习巩固原来学过的大班的教学内容。
  • 这个问题也是我很关心的,因为我儿子今年5周岁9个月,我想让他上学,就是因为和提问者有相同的想法.我最近看很多网上建议,大多都认为光有好的智商是不够的,还要有高的情商,甚至后者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会起重要作用,我也正在犹豫,还有2天就要开学了,是不是让儿子去上学,但是什么事情都有利弊,关键还得看孩子的具体情况.
  • 多上一年大班吧,温故知新
  • 多上一年大班吧,不要让孩子有压力,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才是最关键的!
回复层主
已有8条回复

举报

(举报理由可选)
您还可以输入: 个字
0/2000
添加图片
取消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