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头形怎么不圆?

用神马办法能让宝宝睡出完美头形?

宝贝的后脑勺有块地方凹凸不平是啥情况?

医生,你看看我家孩子的卤门长好了吗?

宝宝头颅没长好,前面软软的,不能吹风,不能洗头,要着凉的?……

家长好多关于宝宝头形的困惑!好吧!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下。

人的脑颅骨是由8块骨头组成的,其中成对的有颞骨和顶骨,不成对的有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新生儿颅骨未发育完全,骨与骨之间存在许多间隙,颅盖各骨由结缔组织膜连接,这些颅骨之间的间隙,称颅囟。最大的颅囟称前囟(额囟),位于前顶部,呈菱形,家长们常说的“天窗”或“颅门”主要是指前囟门。出生时斜径为1.5-2厘米,前囟门的大小个体差异较大,其范围为0.6-3.6厘米。在生后的数月随头围增大而变大,6月龄后逐渐缩小,一般1岁到1岁半闭合,个别儿童推迟到2岁左右闭合。“天窗”是每个宝宝的生理现象,可以吹风、可以洗头、可以轻轻触碰,没那么脆弱、没那么弱不经风!

家长认为宝宝后脑勺凹凸不平的地方应该是后囟(枕囟),呈三角形,约在出生后1-3月龄闭合。顶骨前下有前外侧囟(蝶囟)。在顶骨后下角处有后外侧囟(乳突囟)。

从婴幼儿颅骨解剖理论上理解,宝宝的头颅不是一整块颅骨构成,是有8块颅骨拼接而成。自然分娩过程中产道挤压,新生儿颅骨可发生重叠、缩小头围来顺应产道,所以说顺产过程是宝宝和妈妈共同努力的过程,来之不易呀!宝宝出生时可见头顶部单侧或双侧隆起,宝贝的头型长长的、摸上去软软的,家长看到会吓一跳:“我家宝宝的头型也太难看了,头上长角的,太丑了”。

这应该是新生儿头颅血肿,是由于产伤导致颅骨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积聚于骨膜下所致。头顶部多见,常为单侧,少数双侧。血肿在生后数小时至数天逐渐增大,血肿的面积一般不超过骨缝,边界清楚,触之有波动感。一般血肿中的血液机化由软变硬慢慢消退,头颅血肿的吸收一般需要6-8周,血肿比较大者消退可能需要3-4个月,有的宝宝局部硬块可以持续数年,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宝贝面世前因艰辛努力而产生的“长头形”会慢慢蜕变,家长不用担心!

随着宝宝不断长大,头也不断长大,关于宝宝头型的问题又接踵出现,宝宝的脑袋能否长成家长所希望的“形状”呢?有的家长希望宝宝“扁头”(宝宝后脑勺枕骨部位扁扁的,头颅前后径短,左右径长);有的家长希望“凸头”(宝宝后脑勺枕骨部位凸起的,头颅前后径长,左右径短);还有好多家长质疑宝宝的型怎么不圆呢?宝宝头型睡偏了这可怎么办?

家长的美好期望是应该的,滚圆的那是“球”,不是“头”!你家宝宝的头型和遗传、出生史、疾病、带养方式等都有关,面对现实、早期弥补,“完美”和“不完美”只有一字之差,头发长长可能就可以忽略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