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薄到什么程度女性绝对不能怀孕,医学界是没有定论的,尤其是对那些自以为子宫内膜损伤的病人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只能说子宫内膜在排卵期达到8mm认为是好的,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达到7mm也是可以接受的,子宫内膜厚度达到6mm也是可以怀孕的,熟不知子宫内膜4~5mm也是有怀孕机率的。当然关于测量误差我们必须也是要考虑到的。 关于子宫内膜厚度和不孕建立起来的因果联系,需要融入一些更有逻辑性的思维元素。我认为,关注排卵期内膜的厚度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关注子宫内膜从月经期到排卵期是否有变化。除非子宫内膜没有变化,始终呈线状。否则都是有怀孕机率的。不能因为子宫内膜薄就给患者判死刑。 “患”字在心上压了太多的东西,把这一串东西拿掉,心就不那么累了。手铐锁住的不是手,而是心。不得不说,不仅是患者本身,许多医生在遇到子宫内膜损伤的病人时,自己就从心里已经放弃了。
难道子宫内膜薄可以导致不孕?难道没有子宫内膜人就不能怀孕? 子宫内膜的厚度至少不应当是女人是否能够怀孕的唯一决定性因素。 有人在对子宫内膜损伤导致不孕的患者在进行干细胞移植修复子宫内膜的研究。如果我有足够的实力或许我会绕开对子宫内膜修复的研究而转向研究如何让胚胎在没有子宫内膜的情况下直接着床。子宫内膜修复不靠谱,等子宫内膜修复好了患者老了怎么办? 如果子宫内膜薄真的不能怀孕,那宫外孕怎么来的?没有子宫内膜不能怀孕宫外孕中的腹腔妊娠怎么来的?在子宫内膜更恶劣的情况下胚胎都是可以着床的,为什么只是宫腔内子宫内膜薄就可以导致不孕?甚至许多科学家坦言让男人怀孕理论上已经可行,1994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政策理事会正式给生殖健康下了定义,其中有一条就是"使妇女能够安全地怀孕和生育"。如果男人怀孕可行,那么子宫内膜损伤的患者怀孕也应当可行。
子宫内膜未必是怀孕所必须的介质。子宫内膜在女性妊娠中的存在是必要的,但未必是必须的,而在女性发生自然流产过程中却是必须的。 子宫内膜本身介于固态与液态之间,这种不稳定性决定了子宫内膜具有周期性脱落的潜质。每个月经血的损失对人体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子宫内膜只是为了怀孕而存在为什么要发生周期性变化而不是处于一个始终利于胚胎着床的稳态当中呢? 子宫内膜存在的真实价值,或许不是更有利于受精卵着床,也或许不只是更有利于受精卵着床。也许子宫内膜的存在还有更重要的生理意义。子宫内膜本身具有反复脱落的潜质,我不知道这种生理意义是否是假如人类妊娠后,胚胎因为自身异常出现胚胎停育时,在人类还没有发明“伟大”的清宫术时,而因为子宫内膜的存在更有利于胚胎随着子宫内膜的脱落一起被排出体外,以减少稽留流产对母体产生的伤害。 人体的黄体和子宫内膜完美的结合,构成了人体“自然流产系统”。人类发明的清宫术,已经从必要时使用变成了广泛性使用,伟大的清宫术变成了子宫内膜的杀手。如果能够围绕子宫内膜作文章,而寻找更有利于胚胎排出体外的方法可能更为合适。
不论理论再怎样的精湛,不能让人怀孕说再多也毫无益处。 子宫内膜损伤导致不孕的问题或许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也许那些本来有生育可能的女性看到自己子宫内膜薄就去治疗子宫内膜去了,反复治疗子宫内膜薄却不见效。反而忘记了自己的初衷——怀孕。自己的初衷并不应当是让子宫内膜变厚,只是潜意识暗示子宫内膜变厚就可以怀孕而已。毕竟现在子宫内膜修复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医患在子宫内膜薄面前变得手足无措,被思想的包袱所束缚了。 但导致不孕的因素除了子宫内膜之外还有精子,输卵管,排卵和黄体功能不足。而在其他导致不孕的因素中,和子宫内膜关系最大的就是黄体功能的问题。
为了让大家对子宫内膜和黄体功能建立起来逻辑性联系,有一个更形象的认识,我要在大家的意识里植入一个“种子、土、水的模型”。 “种子”代表受精卵,“土”代表子宫内膜,“水”代表黄体功能(排卵后人体产生的雌孕激素)。 如果精子不好或者输卵管不通是得不到种子的,这种情况可以借助辅助生育技术。 对于子宫内膜损伤的治疗,一直都没有一个可靠的治疗方法与药物,直接针对子宫内膜去治疗。 如果一个女人可以生化妊娠就代表她可以得到种子。 如果在可以得到种子的前提下,在土多土少不可改变的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就是浇水。而在整个过程中浇水比得到种子和搬土更容易做到,也更简单。在土少的情况下,通过适当的对水的补充,提高水的比例,用更多的水来代替土的不足——“水培植物”。 排卵后雌孕激素的补充会让子宫内膜从增殖期转为分泌期,会让子宫内膜处于一个“更蓬松”,更有利于受精卵与子宫内膜融合的状态。 如果受精卵没有形成,人类自身产生的黄体在排卵后2周就会萎缩消失,然后导致子宫内膜脱落来月经。以目前我们所掌握的药物以及实践证明,我们已经可以打造一个完美的人工黄体。而且这个人工黄体产生雌孕激素的水平也是相对可控的。利用人工黄体,让子宫内膜在排卵后两周始终处于一个稳态,甚至超过生理条件下黄体产生的雌孕激素水平。通过雌孕激素的补充,使胚胎着床的“窗口期时间”延长。甚至可以将14天的黄体期延长至16天,以增加妊娠的机率。 【补充雌孕激素使得胚胎着床窗口期开放时间延长,只是我的推论。】
大巧有所不为,大智有所不虑。既然子宫内膜的修复不可靠,就绕开对子宫内膜的治疗,转而使用一种更可靠的治疗方法黄体支持。我认为许多情况下,在医生针对患者内膜尝试用药物修复后,在排卵期发现子宫内膜依然薄后续的治疗就放弃了,这必然会耽误一部分本来还有生育潜能的患者。我的理论很清晰,但是还需要大量的临床验证。 目前使用这个治疗思路,只治疗了一名被诊断为子宫内膜损伤,已导致1年不孕的女性,她也很争气,一个月就怀孕了,但是尚未确定是否是宫内孕。她在排卵期的子宫内膜厚度是4~5mm。 很高兴,6.16她已经确诊宫内孕了。 6.26已经有胎心了,虽然她之前有过两次自然流产史,但是我没有给她复查孕酮,我跟她说我不信那些结果,但是我熟悉药性,你直接用药就可以了。她很聪明,听懂了。 我希望我的方案可以有更多的患者尝试。当然在治疗前必要时除外宫腔粘连是有必要的。 从我开始接触不孕症的诊治,我的老师就在告诉我排卵期评估子宫内膜的厚度,看到的学术资料也都是在用排卵期子宫内膜的厚度评估妊娠的成功率,建立排卵期内膜厚度与妊娠的因果关系。但是我想问为什么?人类的受精卵着床是在排卵后7天,为什么不评估排卵后5~7天的子宫内膜厚度用来预测妊娠的成功率,而要在排卵期进行评估呢?或许只是为了看排卵时同时看内膜的厚度方便与习惯吧。 |
5
楼
七级宝宝
|
|
| |
7
楼
七级宝宝
|
|
| |
点击查看全文
| ||
点击查看全文
| ||
11
楼
十级宝宝
|
|
| |
14
楼
三级宝宝
|
点击查看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