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打算写这篇日志了,可一直被老公打击:你这就是得瑟!再加上我自己有时候静下心来想想:毕竟我的孩子还不到两岁,现在就跟人家谈所谓的教育方法是不是过早了呢?由于害怕被人拍砖,所以这篇文章就一搁再搁了。想着二十年后验收了我儿子的成果再来谈所谓的方法更合适。可是今天我又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所喜欢的两个教育专家都是在验收孩子的成果之后,才跟人传授她们的教育方法,尹建莉是等到女儿上北大后写的书,汪培珽的书虽然早点儿出来了,可是也是在她实践了八年之后。那这中间的那些年又有多少父母因为没有看到书而错失了这么好的教育方法呢?本着希望更多的孩子获利的想法,我变通了一下写法。谈谈我看汪培珽的书的感想,这样总不至于被人拍砖了吧。呵呵! 发现这本书,是有一天在网上找关于孩子早教的书,很多人都推荐,然后我就买了。但是说实话,我向来对这种好像是教科书似的书,也就是教人要怎么怎么做的书不是很喜欢,但是拿回来看到第六页的那段话:刚开始,朋友时不时会带这狐疑的眼光问我:这样的生活不会无聊嘛?每天的24小时要怎么度过呢?作者的回复是:无聊?会这样问的人,一定没有“专心”地带过孩子,全职妈妈比上班还辛苦,不累出忧郁症已属万幸,怎么可能会有无聊的时候呢!看到这段话,我心里早已经是泪流满面:真是知音啊!因为那段时间在家里带孩子,很多人都很疑惑我就专门带个孩子怎么可以累成这样?连我都很怀疑我是智商有问题还是情商不够还是我的孩子有什么问题?想不到居然有人跟我是同样的感受。带着遇到知音的感觉,我很快就看完了这本书,看完后完全颠覆了我对这书的第一印象:这哪里是一本教妈妈怎么讲故事给孩子听的书?这明明就是这个妈妈在传授她的教育理念以及分享养育孩子的幸福感嘛? 作者自序的题目为《没有爱,一切免谈》,看似跟书中的内容无关,但其实这恰恰就是这本书的宗旨。我非常赞成作者的观点,做母亲的没有必要太过功利性,在给予孩子任何东西之前先考虑一下这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其实就一个很简单的出发点:爱孩子。就足以了。但是你做了之后你会发现会让孩子收获很多你意想不到的东西。这就如小家伙刚学走路的时候,每天都要我牵着他跌跌撞撞的出去玩外婆门口那一堆石头沙子,我都会带他去,尽管他外婆会在后面喋喋不休的说这个太脏了什么什么的。我的想法很简单:他想玩的东西我就会让他玩。因为我回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我,每次下雨过后都会去玩泥巴,因为那个泥巴可以捏成各种形状,那是物质匮乏年代最好的玩物啊。可是每次玩过后都会被我父母暴打一顿,因为衣服弄脏了。但是我很清晰的记得尽管知道会挨打,我还是每次都会去玩。现在想起来会觉得很费解:那些泥巴究竟有着何种魔力,以至于让我可以冒着皮肉之苦的风险去玩?可是当初孩子的世界岂是现在身为大人的我可以理解的?就如现在我不理解那些石头沙子对于小家伙的吸引力是一样的,但是尽管不理解,我还是要尊重他的意愿,因为我不想他的童年回忆有缺憾。就如我的童年回忆里就只有玩泥巴挨打,完全不记得玩泥巴的乐趣了。可是你认为孩子就仅仅只是在玩石头沙子而已吗?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突然有一天,我牵着刚学会走路的小家伙玩石头,他捡了一个石头给正在门口菜地干活的外婆看,外婆说脏一下子丢到远处的石头堆去了,小家伙边哭边跌跌撞撞的跑过去又在一堆石头中把那块石头捡了起来。说实话,如果不是多看了几眼,以我还算好的记性我都不会记得这块石头的特征了,他一个一岁零两个月的孩子是怎么做到的?外婆边摇头边叹气说:这孩子太倔了,这么多石头不要,还非要去捡那个石头。而我出于对老人的尊重,表面虽在附和他外婆,心里却早已乐开了花:这孩子的观察力真是不一般啊!而后,越来越多的”突然有一天”出现了:突然有一天,小家伙自己找了个跟他小屁屁差不多大的木板垫在屁股下面坐着,这是因为他蹲着玩石头久了会觉得累,就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他外婆总是抱怨我把他弄这么脏;突然有一天,午后我带小家伙出去玩,我发现他不捡石头了,我问他为什么不玩了?他指了指地上的石头说:烫。又指了指天说:太阳。他这是在用他会的词汇在告诉我由于有太阳,所以石头很烫。而这个我之前从没教过他。完全是他自己摸索出来的。突然有一天,小家伙捡了一块石头说送妈妈,我一看石头的样子,好像一个脚印,这难道是感谢妈妈每天带他出去玩吗?答案不得而知。然后他爸爸听说他送了礼物给妈妈后,也要求他送一个礼物给自己,小家伙挂完电话就出去寻找了,找了好半天才找到一个石头,我看到不禁莞尔:这薄如纸屑的石头跟他爸爸的身材是何等相称?突然有一天,他爸爸带他去游乐场玩沙子,由于年龄小,老板不确定他肯不肯玩,所以允许他试玩一下再给钱,结果他很高兴的去玩了,后来突然一回头,发现他爸爸在给钱老板,转身就往外跑,把我们都笑得不行,大概他觉得这是很不划算的事情,外婆家门口的沙子都是可以随便玩的,这里居然还要钱,那还是回去玩好了!尽管有很多的这个”突然有一天“,但是我还是没有把他的这些能力跟玩石头沙子联系起来。直到小家伙来深圳第一次进反斗乐园,他就会把混杂在不同区域的球拿去归位,我就很惊讶这里玩的那么多大孩子都不曾注意到的东西,他是怎么注意到的?后来我就想到他在外婆家玩石头时,就已经会分类了,或按颜色分,或按材质分。这个时候我才突然明白过来:在玩了几个月的石头后,小家伙的辨别力,观察力都被训练出来了。上周末跟老公带小家伙去逛书店,看到书店里排列着很多教孩子辨别能力的书,我随便翻了一下,那些密密麻麻的图案我看得都头晕,更别说是给两三岁的孩子看了。我就跟老公开玩笑说:如果可以的话,我会把这些书全部撤掉,然后贴一张纸条:要想让你的孩子学会辨别力和观察力,就带他去玩石头吧!呵呵 我还很佩服作者的一点是:在所有的父母都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让孩子过早就拼命奔跑的时候,她却反其道而行之,想尽量多留住孩子的纯真,孩子的快乐,而不让孩子上任何所谓的才艺班,甚至幼儿园都是五岁以后才上的。(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