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医院体检,医生说有点宫颈糜烂,于是吓的我就去问度娘,结果发现,原来一般所谓的宫颈糜烂(有明显症状的除外),其实只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2008年,本科生的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取消“宫颈糜烂”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
宫颈糜烂,说到底,实际上是过去对宫颈的一种正常表现的错误认识。


在宫颈的部位上,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靠近阴道内的是鳞状上皮细胞,而靠近子宫那个方向的是柱状上皮细胞两种上皮在外观上表现是不同的,在中央的部分,有点看起来象“糜烂”的宫颈的部分,其实就是被柱状上皮覆盖了以后的外观,而外侧相对比较光滑的宫颈,则是鳞状上皮细胞覆盖的宫颈的部位。“鳞柱交界区”,这个区域也是宫颈癌的好发区域。

雌激素低下,柱状上皮靠内侧些,到了来月经以后,柱状上皮就受雌激素的影响下,更多地朝外侧发展,因此就有更多的类似“糜烂”一样的柱状上皮在宫颈口检查时被发现,绝经以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柱状上皮又开始退回内方此时检查“糜烂”也就看不见了所以,本质上上来说,所谓的宫颈糜烂,实际上是柱状上皮外翻

在过去的医学教科书上,还有宫颈糜烂的所谓分度诊断,称之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认为范围的大小是炎症程度的轻重,面积小于1/3是轻度,1/3-2/3是中度,超过2/3是重度,如果理解前面所提到的所谓的“宫颈糜烂”的真正机制,则很好理解,其实是受雌激素影响后柱状上皮外翻的程度不同,都属正常生理现象。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不需要进行任何治疗,现在诸多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都是错误的。但对于有症状的宫颈炎,需要进行治疗。急性炎症用栓剂药物治疗,慢性炎症可以采用激光或者冷冻等物理治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