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孩子,上播种网
首页 bozhong logo
播种网 论坛 大宝宝(1-3岁)
发新帖
[疾病护理]

育儿经验大全!

查看: 6519|回复: 4
65194 楼主
谢赞,祝宝宝快乐家庭幸福!
已邀请用户 : (此提示只有您可以看到,其他用户无法查看)

为了孩子的安全,家长要做到7个“当心”

   1.当心孩子爬高摔下来。

  2.当心小物体卡喉咙,塞进耳、鼻。

  3.当心被刀、剪等利器刺伤。

  4.当心热水、火源烫伤。

  5.当心吃错药。

  6.当心溺水。

  7.当心触电。

孩子光脚行走益处大 

       幼儿初学走路时,往往喜欢光脚行走,这使很多父母既着急又害怕,担心孩子伤着脚,还担心孩子会养成不卫生的习惯。其实,在干净、安全的环境里让孩子光脚行走,是大有益处的。

       专家们认为,踝关节的柔软性对人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提高其柔软性和灵活性,防止幼儿扁平足的发生,光脚行走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如果踝关节较僵硬,运动时就容易跌倒或受伤,且不利于足弓的形成。经医学专家研究证实,光脚行走可调节人体的许多功能,如增强大脑的灵活性,改善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反应外,脚部周围皮层有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光脚行走可使脚底肌肉受到摩擦,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幼儿的个别差异与教育 

       孩子的个别差异是由先天和后天的原因造成的,孩子在活动中表现了明显的个性差异,按他们表现的特点,大体上可分为四点: 

灵活型的孩子 

       其特点是活泼、好动、反应敏捷,但控制自己的能力差,不够稳定,喜欢变换活动内容,接触多种物体。家长在安排他们的日常生活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如这类孩子容易兴奋,睡眠前应该设法降低他的兴奋性,为入睡做好准备。

沉稳型的孩子 

       其特点是沉稳、安静,做事有条不紊,情感反应稳定,控制自己的能力强。但行动有些缓慢、被动,转换不够灵活。如教他们掌握吃饭这类自我服务性技能时,需要有极大的耐心。

均衡型的孩子 

       兼备灵活型的沉稳型孩子的某些特征,但又不像他们表现得那样突出。不容易“惹祸”,但与小朋友交往的主动性和热情差一点,适应性低一些,家长应注意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有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弱型的孩子 

       特点是情感较为稳定、深刻、想像丰富、思考问题细腻。但是,智力活动缓慢,行动迟钝,不能经常受强刺激,情感易受伤害,缺乏快速、灵活的适应和转换能力。这类孩子不易适应变化的环境和条件,因此应注意不要突然改变或经常变换他们的生活条件。另外他们还要避免强刺激,对待这样的孩子要态度亲切、语调温和,切忌过分严厉、暴怒。

 从小培养孩子五种永恒的品德

       婴幼儿期是个性的奠基时期,从这时起培养孩子快乐、爱心、正直、勇气、信仰这五种品德,将有益于孩子将来成为一个热爱生活、有所作为的人。 

快乐 

       快乐的经历有助于造就高尚而杰出的个性,使人热爱生命。对于幼儿来说,快乐的经历有助于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父母应放开手脚,让孩子自己寻找乐趣,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尽情享受人生的一切,并让孩子在与父母的交往中获得快乐,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精神。

爱心 

       爱心是最美丽的心灵之花。培养孩子具有爱心,是培养其它良好情操的基础。

       要引导孩子成为富有爱心的人,父母首先要保证自己有一颗仁慈的心。孩子通过与父母的朝夕相处,模仿和体验到父母的爱心,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地也会获得爱心。

正直 

       正直意味着互不欺骗、言出必行。一个人拥有正直的品德才会拥有真正的朋友,获得真正的友谊。

       家长教导孩子正直的可行方法,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言传身教。1岁多的孩子就是要靠最初的模仿来实践正直的品德。

勇气 

       一个人要承受生活中的忧愁与失败,需要勇气。人的一生中会有无数次失败和挫折,有勇气战胜失败和挫折的人,才可能获得成功。

       家长要从小为孩子设置一些“障碍”,使孩子有机会从小受挫,鼓励孩子要有勇气和信心,学会想办法克服困难。

信仰 

       信仰激励人们去奋斗。孩子有自己的计划和愿望(幼小的孩子还谈不上信仰),无论他们显得多么幼稚,父母都要慈爱而有礼貌地倾听并给予鼓励。

1岁多的小儿总爱说一些听不懂的话  

     1岁多的小儿已经能说很多字或词了,有的孩子还能说明1-3个字组成的句子,如"妈妈抱""小鸟飞了"。然而,妈妈也会发现,1岁多的小儿常说一些大人听不懂的话,而且嘴里说个不停,这是怎么回事呢?

      1岁多的小儿,刚学会说话不久,他所掌握的词汇量很有限,但又想用语方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因此常常说出一连串的大人听不懂的话,我们把小儿的这一时期又称为"隐语阶段"。隐语阶段对小儿的语言发育极为重要,它说明幼儿在表达思维和想法之前,思想早就产生。因此,当孩子说出难懂的话时,作为家长不应该训斥,要耐心地倾听,注意分析他所讲的话,尽可能及时做出反应。平时要常与小孩交谈,教他使用正确的语言。一般到2岁后,孩子词汇量增加了,能说1-8个字组成的句子,基本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需,就不会再说难懂的话了。  

1岁以后的小儿开始具有探索行动 

     1岁多的孩子开始变得非常活泼,无论在家里还是在户外,从来不安安静静,老老实实地呆一会儿。在家里呆着也会满屋子乱转,不管碰到什么东西,就挨着个儿地拿来敲打敲打,或放在嘴里咬咬、舔舔,最后就到处乱扔。 

     孩子就是这样通过手脚步不停地鼓捣各种各样东西来逐渐认识看,想摸摸索。在大人看来,这只不过是淘气而已,可对孩子来说,却是探险索和学习的过程。有时外出游玩,孩子也想挣脱父母的手想自己在前面走……此时孩子还没有经历过什么可怕的事情,根本不懂什么叫危险。因此,大人要天天盯着孩子,以防发生不测。

1岁后的小儿更认生

     婴幼儿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都有一个认生的阶段。一般从生后5-6个月开始。8-9个月逐渐明显,周岁时达到主峰,并要持续一段时间,所以1岁以后的幼儿显得更认随着婴幼儿的成长,认生的情况会渐渐好转。

     不同的婴幼儿认生的程度有很大差异。有的孩子见到生人只是愣一下神或片刻的安静,有的孩子表现出拘谨、退缩,而有的孩子见到生人就恐惧地哭起来。这是由于孩子的先天气质(神经活动类型)所决定的。有些父母不能了解这一点,当孩子在客人面前表现出害羞、退缩时,父母认为是"没出息"的表现。这样会极大地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时间长了孩子真有可能变得畏缩不前没出息了。

     因此,当你家有一个非常认笺孩子时,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特点,鼓励他向客人问好,而不要让他在生人面前做这做那,更不要在生人面前批评孩子,通过诱导和鼓励,孩子的认生问题就能逐渐得到解决。 

幼儿为什么喜欢玩水? 

     几乎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玩水,无论是水龙头流出的水,还是脸盆内盛的水,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玩个不停,尤其喜欢反复用杯子盛水倒入另一个杯子,直到弄得满身湿淋淋。小儿为什么喜欢玩水呢?

     因为水是无色透明的流性液体,看得见,摸索得着,却抓不住,真是神秘莫测,非同一般玩具。水游戏对幼儿来说,更是变幻无穷。在一盆水中放入各种玩具,有的会浮在上面,有的则会沉下去,这个"浮力试验"能使幼儿初步感知到:不同物体轻重不同,而水有区别它们的"魔力",一块海绵放入水中沉下去,但捞上来一挤,水又被挤出,这一现象更增添孩子的兴趣。如给孩子一小撮洗衣粉,清洗娃娃或手绢,在水中很快就出现许多泡泡,对2岁的孩子来说这简直就像变魔术。

     正是因为水给小儿带来了无数的谜和乐趣,所以幼儿都喜欢玩水。 

如何培养1-2岁小儿自己吃喝?  

     1岁以后的小儿,总想自己拿来匙子吃饭。因此,最好给小儿一把小匙,满足他自己吃饭的要求。当然,刚开始会很不顺利,即使自己能用匙子盛上饭,也可能一送到嘴边就撒了,没几下就烦了,于是就用匙子在碗里搅来搅去地玩起来,这时,妈妈应该帮忙喂,喂一会儿,孩子也许又想自己动手吃,可再给他匙子让他自己吃。

     让孩子自己用匙吃饭,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作为家长要有耐心。孩子自己吃饭,也许会掉得满桌子都是,即使如此,也应当尊重孩子想自己吃饭的心情。有些孩子可能嫌用匙子吃得太慢而改用手抓着吃,大人不要强行制止,这也是走向独立吃饭的一个过程。只要坚持一段时间,1岁半以后孩子就能熟练地用匙子吃饭了。 

      1岁多以后,就可以增养小儿自己拿杯子喝水了。刚开始孩子会用双手捧住杯子喝,开始阶段也会把水洒到外面。这时大人给小儿往杯子里倒水可以少倒些,也可帮着小儿用手扶着小杯喝。经过一段进间的锻炼,到了1岁半,小儿就可以自己喝水了。 

什么时候开始训练小儿大小便? 

     小儿长到期岁后,家长应当注意培养小儿自己大小便的能力。生活中时常会碰到在孩子周岁之间就训练 其自己排便的妈妈 ,她们每天按时让孩子坐在便盆上大便,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小儿一接触到便盆就会自动排便,然而,这仅仅是一种低级的训练,也就是心理学所说的神经系统的"条件反射"。实际上,1岁以内的小儿对自己的排便行为并没有真正的认识,他们的配合完全是无意识的。

     有些专家学者在调查5岁以上孩子的尿床症时,发现几乎都和过早的训练大小便有关。因为过早地接受这种排便训练的孩子,日久会产生抗拒心理。所以,周岁以内的小儿没有必要进行大小便的训练。

     v大约在1岁一1岁半之间,孩子对排便逐渐有了较明确的意识,尽管他们这时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来,然而细心的妈妈可以发现,小儿此时会在做事情时突然停下来,或面部表情发生瞬息的变化。

     因此,1-2岁的幼儿,是接受大小便训练的最好时期,此时他们对大便的先兆和排泄也有了更鲜明的意识。他们可能玩着玩着会突然停下来,过后显出不太舒服的样子,也可能用某种表情或某种声音向父母表示尿布脏了,仿佛在期待有人前来替他们清扫一番。不过,真要在粪便排出之前及时发生信号,把大便拉在厕所里,则有待于幼儿对肠运动的先兆产生分的意识。而要实现这一占,不仅需要父母适时的鼓励,而且物理学 需要一个过程。 

怎样训练大小便? 

     训练小儿大小便,不能勉强,要在儿童自愿的前提正点进行,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训练,不至于在以后产生大小便失禁的现象。只要孩子大小便不在裤子和褥上,就应当适当地表扬。孩子不愿意坐便盆不要强迫,坐3~5分钟就应当结束,即使没排出来,也不要斥责孩子。

     训练大小便,首先要让小儿对便盆产生印象。在开始的一周里,要让他觉得这是一件新奇的玩具,可让他穿着衣服去坐坐。要了,那就应马上让他起来,不能让他觉得坐便分界旬在坐牢,而要使他自觉自愿、高高兴兴地去进行。如果第一周还坐得勉勉强强,那就再试一周。 

     当孩子对便盆有兴趣以后,就可以开始训练让他知道便盆与大小便的关系。这时可以让孩子认识的大孩子做范例,也可以告诉他,父母是怎样大小便的,对他要耐心解释。当孩子接受了大小便与便盆之间的联系后,父母可以找个最有可能大小便的时候,把他领到便盆前,建议他坐上去试一试。如果孩子不肯,也不要勉强。只要有一次成功了,那以后就好办了。

     每天这样试一试,如果连续两周孩子一点儿没拉到便盆内,就应当将这事放一段,守几周以后再试,直到孩子开始流露出主动的意思,每天再试两三次,看他拉不拉。若孩子成功地将屎拉进了便盆内,要给予热情的表扬,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比如一块糖或一个苹果,这将对他起到鼓舞的作用。另外,便盆最好选择塑料的,以避免冬季孩子的皮肤碰上去感受到太凉。 

怎样让小儿有一副好牙齿? 

     小儿的乳牙在出生时虽然没有长出来,但所有乳牙的齿冠(露出牙龈的部分)在胎儿时期就已在牙床内形成了。所以要想让小儿有一副健康的牙齿,母亲必须在妊娠时期就注意营养物质的摄取。经研究证明,具有强健牙具作用的物质主要有:钙、磷、维生素D、维生素C等。因此孕妇要多吃一些富含矿物质钙、磷的食品(如绿色蔬菜和豆制品),要多晒太阳,或补充一些鱼肝油。 

     四环素类药物能引起小儿牙齿变色,并且常使牙釉质发育不良,以致容易发生龋齿。孕妇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后,药物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小儿出生后长出的牙同样会发生牙齿变色。因此,小儿及怀孕期间的妇女,应避免使用四环素类药物。

     要及时给小儿添加既能补充营养,又能帮助乳牙的发育的辅食,如添加饼干、烤馒头片等,以锻炼乳牙的咀嚼能力。在小儿2个月左右适当添加些蔬菜、水果等。

     要保持雪白的牙齿,就得从小养成口腔清洁及刷牙的习惯。孩子一般喜食甜食,哺乳期间也是以甜食为主,糖类食物最易被口腔内的乳酸杆菌腐败,产生酸性物质,而酸是破坏牙釉质最厉害的东西。因此平时每隔一段时间,就给小儿一些温开水喝,这样可以达到冲洗牙齿和口腔的作用。临睡前吃东西,特别是甜食,经一夜的变化,酸性物质对牙齿是一个极大的损害,在孩子睡前不要给糖和甜食,1岁以后就应当早晚漱口,3岁左右就要训练小儿刷牙,预防龋齿的发生。

     要纠正小儿不良的卫生习惯。小儿有吮手指的习惯,长时间能够引起牙位不正;小儿常吸空奶头也有可能引起前牙发育畸形等。 

     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牙齿,如发现颜色、形态等方面有异常变化时,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点击查看全文
快乐小傻妞 (楼主)
2
五级宝宝 |
纠正孩子入睡时的坏习惯?
<br/>      孩子入睡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孩子喜欢抱着心爱的布娃娃,有的喜欢吮着手指,有的喜欢将被子盖到嘴上。如果仅是这些,大人不用担心,只要白天让小儿玩累点儿就能改过来。然而有些孩子入睡时有很多毛病,比如入睡时要咬着枕巾、被角,孩子咬这些不干净的东西容易患口腔炎,所以应当改掉这些毛病。
<br/>     还有些孩子睡觉时要抓着妈妈的耳朵,或把手指伸进妈妈的嘴里、耳朵里,这些讨厌的坏习惯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br/>     更有甚者,睡觉时一定要搂着心爱的小玩肯动物,给它盖上被子,把枕头放在自己喜欢的地方才睡,如果不按程序,就不能入睡。出现这种恶习,多是由于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出现偏差,如家长在育儿方法等方面出现分歧,致使孩子自身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等等。因此,应该回顾一下以前的育儿情况、生活。不过,这种恶习似乎较多地发生在城市里、玩的场所少、没有兄弟姐妹的独生子女身上。只要孩子在外面玩累了,晚上躺下就呼呼入睡,这些坏习惯自然就会改过来的。
<br/>不能给小儿剪眼睫毛?
<br/>     有些年轻的妈妈认为眼睫毛的生长与头发一样,剪一剪有利于睫毛长长,所以为了让自己的孩子眼睛漂亮,就把眼睫毛剪掉。
<br/>     其实,一根睫毛的寿命不过三个月左右,因此,给孩子剪眼睫毛,并不会使眼睫毛长得长。另一方面,前眼睫毛也不利于健康。眼睫毛具有防止灰尘进入眼内,保护眼睛的作用,如果剪掉了眼睫毛,眼睛失去了保护,灰尘等容易侵入眼睛里,从而引起各种眼病。
<br/>怎样教小儿学走路?
<br/>      小儿开始学走路的步骤不相同,有的孩子喜欢站稳了再走,有的孩子尽管站都站不稳,却迫不急待地想走路。不管怎样,大人得用双手扶着孩子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帮他进行练习,尔后,逐渐就可放开一只手,再发展到完全让他自己走。
<br/>     当孩子不要人扶着也能走上几步时,要鼓励他这种兴趣。在离他1米左右的地方伸出双手,鼓励他走过来。开始教他学走路时,只能离他二三步远,如果距离太远,他可能不敢走过来 。等他初步掌握了这一新技能后,可以逐渐拉开距离,但注意不要让他摔到。否则,摔几次后可能使他再不敢走路。
<br/>小儿会走路时,周围环境如何安排?
<br/>     小儿如同小小探险家一样,什么都敢拿,什么都敢扔,什么都往嘴里放。因此在他会走路之前,就应对所能涉足的房间重新安排室的摆设,凡是孩子拿得到的,大部分应是允许玩的东西,不能玩的应该放到他够不着的地方。具体来说,应该把易碎器具,如烟灰缸、花瓶、各种饰物等,从低处移到高处;书籍应放到书架的上层,不重要的杂志或小儿书放到下层;药品一定要放到高处或放进带锁的抽屉里,写字台的下层抽屉里可放一些旧衣服、小玩具或其他好玩的东西,让孩子尽情地翻弄。另外,热水瓶一定要放到孩子够不着的桌上,桌子上不要铺桌布,以免小儿拉动桌布弄倒热水瓶,造成烫伤。厨房里碗架的下层放些锅壶等物,瓷器和食物要放在上层。
<br/>     对于那些不能移动的东西,如桌上的台灯、炉子、煤气,要教育他这些东西不能动,最安全的力法就是看得紧一点。
<br/>
<br/>培养宝宝的阅读能力
<br/>      有些一岁半左右的宝宝会拿起图画的故事书如〈婴儿画报〉来朗读,他们并不认识字但是一字不错,原来他们是在背诵。朗读和翻页都十分的正确,有时他们还用手指着句子。这些都是每天晚上母亲为他们讲的故事是他们记住的。当宝宝已经有朗读的要求,母亲可以教宝宝认识几个故事中反复出现的字。
<br/>      为了巩固阅读的兴趣,在宝宝基本上能朗读一本小书之后,要作为奖励再给他一本更美丽更有趣的小书 ,让他继续一本本地读下去。
<br/>怎样纠正孩子入睡时的坏习惯?
<br/>     孩子入睡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孩子喜欢抱着心爱的布娃娃,有的喜欢吮手指,有的喜欢将被子盖到嘴上。如果仅是这些,大人不用担心,只要白天让小儿玩累点儿就能改过来。然而有些孩子入睡时有很多毛病,比如入睡时要咬着枕巾、被角,孩子咬这些不干净的东西容易患口腔炎,所以应当改掉这些毛病。
<br/>      还有些孩子睡觉时要抓着妈妈的耳朵,或把手指伸进妈妈的嘴里、耳朵里,这些讨厌的坏习惯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br/>      更有甚者,睡觉时一定要搂着心爱的小玩具动物,给它盖上被子,把枕头放在自己喜欢的地方才睡,如果不按这套程序来,就不能入睡。出现这种恶习,多是由于家长在育儿方法等方面出现分歧,致使孩子自身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等等。因此,应该回顾一下以前的育儿情况、生活。不过,这种恶习似乎较多地发生在城市里、玩的场所少、没有兄弟姐妹的独生子女身上。只要孩子在外面玩累了,晚上一躺下就呼呼入睡,这些坏习惯自然就会改过来的。
<br/>
<br/>孩子边吃边玩怎么办?
<br/>孩子边吃边玩的现象,甚至在一岁前就出现。这是因为孩子对各种新活动感兴趣了,如:爬行、玩调羹、玩食物、倒翻被子、扔东西等。有的一岁的小孩在进食时朝后站,在高椅上或者在屋里到处走,害得父母拿着调羹勺子在后面跟着走。                            进餐中玩耍,说明孩子正在长大,但这种习惯会导致喂食困难,不能这样继续下去。在多数情况下,孩子贪玩,不想吃东西,是孩子不饿,他们真饿了的时候不会这样的。因此,每当他们不想吃时,你就得当他们已经吃饱了,而把食物暂时拿走,这时他们若立即叫着表示还想吃,似乎在说刚才玩耍并非已经吃饱,那就再给他们一次机会。如果他们对你拿走食物并不后悔,那就不要再劝他们去吃了。在两餐之间孩子饿了可多给他们一些点心,或者将下一餐的时间提前。             应该强调的是孩子想吃又贪玩的情况下,大人应坚定严肃地告诉孩子,吃完了再玩,但不必恼火。
<br/>学着自己吃饭  
<br/>学习自己吃饭,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而且对早期 的智力开发也有好处。日本心理学家曾经对使用筷子能发展幼儿 智力作过专题报道。 吃饭,需要手的技巧,以握持羹匙或使用筷子;还需大脑神经 的控制,使手眼能协调运动。这对于1~3岁的幼儿来说,并不是简 单的事,只有当大脑发展到这一程度时,才可以完成这一系列活 动。所以不要小看吃饭,通过孩子吃得好坏程度,也从一个侧面反 映智力发展的状况。 同年龄的孩子发展状况也是不平衡的。例如3岁孩子,能力强 的已初步会使用筷子,用匙的技术得心应手,吃饭撒地也极少。能 力差的孩子,吃一顿饭满手的油腻,象吃抓饭;满桌的包子皮,边吃 边玩;满身的饭粒,似漏嘴巴。 为什么同年龄孩子能力相差这么大?关键是锻炼。从孩子动 作发育的顺序来看,l岁以后正是小肌肉趋于灵巧的时候。成人应 当不失时机地在10个月开始,让孩子锻炼用杯喝水,到1岁半就 能试着用匙。如孩子吃不好,大人可在旁协助,用另一只匙喂他。许 多父母曾经也这样尝试,但因嫌慢、脏、乱而中途退却,剥夺了孩子 锻炼的机会。有的甚至到了幼儿园大班年龄,还要成人喂饭。 孩子不会自己吃饭,有时是任性的表现,他们故意捣蛋、玩耍、 打闹,这是习惯培养得不好的结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最好让孩 子单独吃饭,安排一个固定的地方和位置,使他不能接触到玩具和 书籍,先安静下来专心地吃饭。开始可由成人帮助和督促,以后形 成习惯就让他自己吃,并要求盘空碗净才准离座。如果能坚持,家 长对孩子的吃饭烦恼定可尽早消除。
<br/>怎样做好对婴幼儿的安全与保护工作?
<br/>防止婴幼儿发生意外事故关键在于加强预防。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家长应有预见性,对婴幼儿的监控应在视野范围内,绝对不能让孩子单独留在家里无人照看。家长必须做到放手不放眼, 放眼不放心,精心为孩子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家长对孩子的活动场所、玩具、用具及周围环境都应考虑是否安全;药物、毒物均应妥善保管,避免孩子误拿、误服。家长要学习并掌握常见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知识,若遇到孩子发生意外,应沉着、迅速、准确地进行现场紧急处理,做到当机立断,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及后遗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br/>
<br/>   
<br/>幼儿区分颜色、形状和大小的能力
<br/>孩子长到二岁半,就开始能区分简单的颜色、形状和大小。托儿所教养员曾饶有兴趣地作了多次试验,在每次分苹果时,让孩子自己上来挑选。结果发现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挑最红最大的苹果,以 后的目光很自然地都集中到一半红一半绿的苹果,那些又青又小的苹果被打入了冷宫。为什么那些走路摇摇晃晃,话也说不清的小儿,能区分简单的颜色、形状和大小呢?
<br/>这是因为孩子从诞生时起,首先得到锻炼的就是感觉器官。新生儿在邂褓中,手不能动,脚不能踢,但眼睛却在不停地转,视觉发展很快。4个月的婴儿就能对颜色有分化反应,特别是红色的玩具最能引起孩子兴奋。之后,他又不断地摆弄玩具。由于天天接触各 种颜色、形状、大小的玩具,使他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区分颜色、形状、大小的本领。
<br/>l岁半~2岁能认识红颜色,认识大小和圆形。2岁~2岁半能逐步区分红、绿颜色,认识方形。2岁半~3岁能区别黄、黑、白、蓝颜色,认识三角形。
<br/>有的妈妈羡慕别人的孩子懂的事情多,而自己又无从着手。那么不妨一试:给孩子认识某一事物时,让他记住这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然后与别的事物加以比较,有什么差异。因为每个事物都有它独特的属性,这样当孩子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特征之后, 就很容易将此事物记住了。
<br/>掌握的颜色越多,对美的兴趣越浓厚,自己画画,也能配颜色。 孩子尽早地区别形状,对认字也打下了基础。因为小儿认字是记住字的整个形状特点,尤其是中国的象形字,而不是记住多一点或少 一横。当孩子养成习惯,经常地对每一件事物从颜色、形状、大小上区别它的微小差异,他的分析能力,辨别事物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br/>
<br/>   
<br/>孩子不愿午睡怎么办?
<br/>足够的睡眠,能使孩子精神活泼,食欲旺盛,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孩子活泼好动,容易兴奋也容易疲劳,故年龄越小睡眠时间 越长,次数越多。到了l岁半以后,白天还需睡一次午觉。因孩子活动了一个上午,已相当疲劳,在午后舒舒服服地睡一觉,使脑细胞得到适当休息,可以精力充沛、积极愉快地进行下午的活动。午 睡对于1~3岁的孩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br/>然而,家长常常因孩子不愿意午睡而伤透脑筋。这就要找一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孩子每天早上睡懒觉,到了午后还不觉疲劳,自然不肯午睡。父母要注意调整孩子的睡眠时间,早上按时起床,上午安排一定的活动量,孩子有疲劳感就容易入睡了。 养成孩子的午睡习惯十分重要,父母不严格规定午睡的时间,今天早睡,明天晚睡,后天有事不睡,这样不能形成孩子到时间午睡的条件反射。要在固定的时间安排孩子午睡,节假日带孩子上公园或到亲戚朋友家作客,也不要取消午睡。平时用不正确的方法强制孩子午睡,会使孩子产生反感,而应该是耐心地加以提醒:"该午睡了,睡醒再玩。"更不要大声叫喊甚至吓唬孩子。如果家里环境不够安静也要影响孩子的午睡,这就要求父母能为孩子创设一个安静的空气新鲜的睡眠环境,做到在孩子午睡时不高声谈话或发出较大的响声,适当开窗,拉好窗帘。如果孩子在午后过多地活动,或正在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孩子的精神处于兴奋状态时也不愿意午睡。家长要让孩子在午睡前安静下来,不要给孩子讲可怕的故事或作剧烈的活动,以免神经紧张或兴奋而影响睡眠。
<br/>父母只要坚持每天在规定的时间给孩子午睡,并安排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用正确的方法对待孩子,孩子一定会养成午睡习惯的。
点击查看全文
快乐小傻妞 (楼主)
3
五级宝宝 |
让小儿嬉水游泳
<br/>小宝宝在母亲的体内一直处在羊水的包围之中,在羊水中"潜泳"了近10个月,因此具有先天漂浮能力和屏气能力。这种能力在婴儿出世以后,仍能保持相当一段时期,直至三岁半以后逐渐消失。如果在这个时期让小儿嬉水、游泳,那么这种漂浮和屏气能力就会延续下去。实践证明,小儿能在学会走路之前就学会游泳。
<br/>小儿嬉水应在大澡盆或游泳池内进行,要由成人带着一起下水。开始扶住小儿腋下在水中上下浮动,也可以平卧在水中而露出头部。小儿习惯后,可以托住他的头和身体在水中移动前进,让四肢自由划动。
<br/>小儿经常嬉水和游泳,能增进食欲和安静地睡眠,有利于体格发育,并可显著减少皮肤病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同时,嬉水是水浴、空气浴、日光浴三者相结合的全面性运动,可以促进小儿智力开发,培养勇敢、敏捷、意志顽强的个性。
<br/>
<br/>
<br/>  
<br/>怎样为宝宝挑鞋子?
<br/>宝宝小脚幼嫩柔弱,什么样的鞋才适合他的生长发育,有利于他学习行走呢?小小的一双鞋,学问可不小,让我们一起来为宝宝挑双好鞋吧!
<br/>  首先,鞋子要合脚。鞋子要有足够的空间让脚趾头伸展,但是又不能大到小宝宝都穿不住。每隔大约两星期,就要注意宝宝的鞋是不是太小了。你可以让小宝宝坐下来,摸摸看大趾头离鞋面是否还有半公分到1公分的距离。这样小宝宝每次迈开步伐向前走时,大趾头往前伸展才有足够的空间。而太大的鞋子容易绊脚。
<br/>  大小合适之后,就要来看看鞋子的种类了。
<br/>  1.软袜子鞋。刚学会走路时,如果地上太粗糙,可以为宝宝穿上一双袜子来代替鞋子,或是用袜子制作成布鞋,最好是摸起来袜底有防滑橡胶的点点,可以防止宝宝滑倒。
<br/>  2.走路鞋底会发出响声的鞋。走路鞋底会响或挂有铃铛的鞋子,一方面培养小孩自己用脚走路的兴趣,还可训练听觉。学步儿走路还不稳,走路发出的声响帮助爸妈注意到他,知道他在哪儿。
<br/>  3.清洗方便的鞋。 宝宝最容易把鞋搞脏了,因而, 挑选的娃娃鞋,最好是容易清洗的。
<br/>  4.易穿易脱的鞋。通常为宝宝设计的鞋,都附有尼龙扣,用手一贴就好;或是挑双一拉就能穿好的鞋子,对孩子来说学穿鞋便不是一件难事。最好不要给宝宝买高帮或形状太奇怪的鞋,不好行走也不好穿脱。
<br/>  5.别的小孩穿过的旧鞋。有些孩子特别喜欢穿别的小孩穿过的旧鞋,因为比较好走、柔软,坚硬和不舒服的地方都已经磨平了!
<br/>  小提醒:   帮宝宝挑选鞋子,除了要合脚外,颜色、款式、材料均要很注意。因0-3岁的宝宝正学习爬行及步行,所以材料尽量不要挑选太硬的皮鞋、鞋底太厚的鞋以及拖鞋式的鞋。颜色可比袜子的色调再重些,这样整体搭配才不会有头重脚轻的感觉。 摘自《婴幼教室指南 》
<br/>
<br/>   
<br/>怎样为孩子选图书?
<br/>   一岁 此阶段的幼儿,他们的视觉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能接受单幅、不连贯的图片,但对所看到的东西还没有分析的能力。 随着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多彩,生动的插图能令幼儿觉得兴奋,有时甚至伸出手去玩或啃咬,但在这阶段,图片的色彩不宜过度强烈复杂。 父母亲可以准备一些色彩清晰,内容着重于日常生活经验或描述他所熟悉的事物的图画书或画片,让孩子有熟悉环境的机会。
<br/>   二岁 随着视觉以及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幼儿能够用眼睛直视一样东西,并且能掌握物体或图形的轮廓以及分辩不同的形状。 为他选择画面清楚,色彩明朗,造型大而简单的看图辩物之类的书,内容近于日常生活,题材最好可引起亲子间的对话。 父母可利用说故事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br/>   三岁 三岁孩子在语言能力方面已经由单字句发展到双字句或三字句,因此较能与父母或其他人沟通。 在视觉方面,他们更能够掌握图画及物体的大小,远近,对立体知觉也逐渐能够理解。 此时孩子开始对儿歌,韵文感兴趣,但尽量选择措词简短,易于吟诵的读物。 父母在看书时除了可依照图片的顺序讲故事给子女听以外,还可利用单一的图片训练儿童的推理能力。
<br/>   四岁 开始参加社会活动,如进入幼儿园,结交朋友等,在心理上开始学习独立。 他们的语言能力快速发展,好动,注意力不集中。 喜欢拟人化的动物故事,随着语言能力的加强,对童话,儿歌及民间故事也十分有兴趣。 父母亲可考虑选择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图画故事,或具有实际观察意义的图画书。
<br/>   五岁 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他们的词汇已经相当丰富,较确切掌握他人说话的意思以及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这一阶段应鼓励其发问及讨论。 此时的儿童可以接受纪想性及具有因果性的书,也喜欢想象性的游戏,父母亲可选择较复杂或拟人化的故事,以延伸幼儿生活经验,刺激想象力,并可加入浅易科学性读物,启发幼儿对科学及大自然的好奇。
<br/>   六岁 随着生活经验的扩大,这时期可以给孩子多层面的选择,历史故事,童话,民间故事都很适合这时期的孩子。 除了文学性的书籍外,知识性的图画书,如自然科学,生理科学等都可扩大孩子阅读的兴趣,延伸其经验,可让孩子看图说故事,训练其想象,思考,创造等各方面的能力。
<br/>
<br/>
<br/>   
<br/>宝宝为啥含着饭菜不咽
<br/>  1-3岁宝宝吃饭时常常会将饭菜含在嘴里,长时间不下咽,这常使爹地妈咪伤透了脑筋,其实不用着急。按照下面的方法训练,喂养宝宝一定很省心。
<br/>  1、训练用勺子进食,促进食物性质转换:
<br/>  用勺子进食流质食物如奶、果汁、白开水等,这是向固体食物过渡的一种重要进食方式。宝宝4-5个月时就应该用勺子进食。开始可用上唇吃净勺中食物,8-9个月时就可以用上下唇共同活动进食,1岁时就可以闭唇进食了。从勺中摄食能力的发育,可促进宝宝食物性质的转换。
<br/>  2、早用杯子喝水或奶,有利于口腔运动的协调:   宝宝6个月左右可用杯子喂水了。开始宝宝的动作类似吸吮,让宝宝舌头向外伸或者咬住杯口。如果早期训练,用杯饮水的动作会较快协调,有利于宝宝独立能力的发展和心理的成熟。
<br/>  3、适时吃固体食物:
<br/>  宝宝5个月左右,无论有无乳牙,就应喂给柔软易消化的固体食物,如面包、煮烂的嫩菜心、鸡蛋黄等。慢慢训练,6-9个月时咀嚼动作会有节奏而且协调。大约1岁时这种能力就成熟了,断奶后的摄食行为就比较正常。
<br/>  4、随年龄增长循序转换食物性质和进食方式。
<br/>  初生至6个月的宝宝以奶、水、果汁等流质饮食为主,进食方式是主动吸吮。4-6个月的宝宝加少量精制半流质、米糊、蛋黄泥等,开始用勺被动进食。5-7个月的宝宝吃流质加半流质及少量固体食物,用杯子喝,用勺子喂,对食物进行咀嚼。8-10个月的宝宝应给予切碎状固体食物,可运动上唇进食。12-18个月的宝宝可给予较粗的固体食物,咀嚼吞咽动作比较协调,自己进食。18-24个月的宝宝给固体成人膳食,稳定协调地咀嚼吞咽,逐步独立进餐。
<br/>
<br/>来源:现代健康报
<br/>  
<br/>教育孩子爱父母
<br/>  亲情之爱,本是自然天成。子女对父母的爱更是与生俱来,来自父母给予的血肉之躯和附于躯体上的那颗心。如果我们说,还要教会孩子爱父母,人们大多不以为然。但现实生活中不少场面又明明确确地告诉我们:这缘于天然的爱确实需要学习!
<br/>  一次,我为一岁半的儿子做饭时,不小心切了手。身后的宝宝从没见过鲜血淋漓的场面。他瞪着大眼睛不知所措。我告诉他:“宝宝不能拿刀,刀切手。流血,手疼。”原是想借机告诉他拿刀的危险,但儿子却从话中知道了我手疼。他走近两步,嘟起小嘴,对着我的手轻轻吹起来。此刻,我心中一阵惊喜:孩子小小的年纪,已经懂得关心别人,懂得了爱!因为每回孩子磕磕碰碰之后,我们便为他轻轻吹一吹。而今天他也学着用这个办法替妈妈减轻痛苦。
<br/>  更让我感到骄傲和慰藉的还在后面。在包扎伤口时,我随口对孩子说:“妈妈手疼,不能抱宝宝。”到了晚上,按常规带孩子散步时,平时刚走几步便会扑过来,一把搂住我的腿,仰起小脸说“妈妈抱抱”的宝宝,竟走了很长很长的路。
<br/>  我以为,他是因为一边背儿歌一边走给忘了。怕他累,伸手去抱他。不料他居然认真地说:“妈妈手疼,不抱!”此时,我似乎忘却了连心的手指仍在一跳一跳地疼,一把搂过孩子,使劲地亲了亲他。孩子偎在我肩头,休息片刻,又迈开双腿走起来。
<br/>  对父母来说,爱孩子并不是简单的舔犊之情,这爱包含更深层的意义。它使我们的目光看得久远,它使我们的心灵更加高尚,它使浮躁变得沉稳,它使随意变得理性。真心爱孩子就要让孩子懂得感受爱、体味爱。
<br/>  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如今的父母,少有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的,但一些子女对父母给予的爱却常常无动于衷。他们认为,父母的爱是天经地义的,他们一边不停地索取,一边毫不珍惜地抛弃。更有甚者,他们会对父母的爱感到厌烦或因爱的方式不当而感到怨恨。如果孩子对父母之爱表示麻木的话,应该说是父母教育上的失败。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同样会因为不能体味爱而与幸福失之交臂。
<br/>
<br/>幼儿期小儿易患哪些传染病?
<br/>      1岁以后的幼儿,由于从母体带来的免疫力已逐渐用尽,而自身的免疫功能低下,因而容易患多种传染病,常见的有麻疹、水痘、百日咳、肝炎、流行性腮腺炎、小儿麻痹症、流行性脑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结膜炎、中毒型菌痢等。
<br/>麻疹是怎样得的?其症状表现如何?
<br/>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末春初。麻疹传染性很强,主要在孩子之间相互传染。一旦接触麻疹患儿,其病毒就会通过其咳嗽,打喷嚏的飞沫经过鼻、口、咽、气管等进入易感者体内而引起发病。麻疹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从出疹前3天到出疹后6天,这期间均有传染性,如果合并肺炎则要延长至出诊后10天。护理过麻疹患儿的人又去接触未作预防免疫的小儿,也会使之受传染而发病,可见其传染性是很强的。一般6个月以内的婴儿,从母体获得了部分抗体而不易被传染,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天获得的抗体就会逐渐消失。因此,需要按时接种麻疹疫苗以防发病。一般患麻疹后可以得到终身免疫,第二次发病者很少见。
<br/>      从接触麻疹患儿起,直到出现症状,需要10~11天。麻疹初起时,患儿常有发热、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眼睛发红、怕光流眼泪,很像重感冒。孩子发烧2~3天后,在口腔第二个齿附近的颊黏膜上,可以看到针尖大小的小白点,周围有红晕,这叫麻诊黏膜斑,这是麻疹早期的一个特征。第4天后,疹子出现,先在耳后及颈部开始出现红色的小疹子,接着很快从脸上、胸前、后背、四肢,最后到手、足心,疹子才算出齐。皮疹呈玫瑰红色,起初较稀,以后渐密,发热、咳嗽、眼睛畏光等症状也加重,疹子与疹子之间的皮肤为正常肤色。疹子一般经3~5天出透出齐。疹子出齐后,体温逐渐下降,精神和其他症状也有好转。皮疹按出疹的顺序自上而下逐渐消退。同时皮肤有米糖样小脱屑,留下棕褐色的色素沉着。正常情况下,对患儿护理得好,7~10天就可痊愈;如果护理不当,就会并发肺炎、心力衰竭、喉炎、脑炎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br/>      儿童患病后,除了给予精心照顾外,还需要服用一些清热解毒、解表透疹的中药。
<br/>什么是风疹?怎样护理?
<br/>
<br/>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发于冬春两季,主要通过飞沫散布传播,潜伏期为10~21天。
<br/>      风疹症状较轻,主要表现是低烧或中度发热,伴有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打喷嚏、咽痛等。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有时出疹前就开始肿大,有轻压痛。1~2天后先在面部出现浅红色斑丘疹,1天左右即迅速遍及全身,但手掌、脚比较少见。疹子色浅红、疹点比麻疹要小,出得特别快,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疹消退后,脱屑不明显。
<br/>      妊娠早期的妇女应当尽量避免接触风疹患儿,因患了此病,容易造成胎儿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等。
<br/>      风疹是一种较轻的传染病,早期症状不明显,难以确诊,而到了皮疹出现可以确认时,传染期已过,再加上本身的传染性不强,所以一般可以不隔离。
<br/>      风疹患儿的护理比较简单,注意居室空气清新湿润、温度适且;饮食以易于消化且有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多饮水,对于发热较高的患儿,可用温水擦浴。同时注意口腔、皮肤清洁。风疹患儿的并发症很少,偶而可并发中耳炎、气管炎、肺炎。所以家长要注意观察病情,发现患儿有异常变化时,及时送医院诊疗。
<br/>怎样区别麻疹、风疹和幼儿急疹? 
<br/>      麻疹:病情较重,先有发热,可达39~40℃,3~4天后出疹,首先在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颈、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足底。5~7日出齐,疹退后发烧逐渐退至正常。麻疹的主要特点为口腔颊部黏膜有典型麻疹斑,伴有咳嗽、流涕、眼红、怕光、眼屎特别多等症状。疹子约2~4厘米大小,红色,初期压之退色,皮疹间为正常皮肤,疹子退后,皮肤上面留有皮屑脱落。可并发肺炎、喉炎和维生素A缺乏症等。
<br/>      风疹:症状一般较轻,体温38~39℃,皮疹出得早,出得快,1~2天可布满全身,2~3天即可消退。皮疹以躯干多而四肢较少。疹消退后,脱屑一般不明显。耳后、颈后、枕后淋巴结常肿大,有压痛,疹子淡红色,比麻疹小,稍隆起。本病无特殊治疗,很少出现并发症。
<br/>      幼儿急疹:起病急,病情轻,多发于1岁以内的小儿,其特点为突然高热,持续3~5日,体温自然骤降,热退后出疹,皮疹很快消退,无皮屑。高热期间病儿一般情况良好,枕骨下和颈后淋巴结肿大,无并发症。
<br/>怎样护理麻疹患儿?
<br/>     麻疹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如果没有合并症可以在家里疗养,如果病情较重或合并有肺炎等则需住院治疗。因此,对患儿正确而精心的护理,有助于患儿的早日恢复健康。科学的护理方法如下:
<br/>     (1)隔离患儿,避免传染给其他孩子。
<br/>     (2)环境应安静、舒适;室内温度要适宜,不可忽高忽低,空气要新鲜、湿润,避免让冷风直吹患儿;室内光线要柔和,避免强光直接照身小儿眼睛。
<br/>     (3)卧床休息,让患儿充分休息和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直到麻疹消退,咳嗽停止后方能下床活动。
<br/>     (4)多饮水,以促进血液循环,使麻疹容易出透,有利于毒素的排出。让患儿吃容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食物。高热时可给一些流食,如牛奶、豆浆、蛋花汤、米汤等;如患儿胃口较好,热度不太高,可给挂面、米粥、菜汤等,不必忌口。出疹前或出疹期可用香菜、芦根、葱根等煎水服用,以利出疹。
<br/>     (5)注意串儿口、眼、鼻、皮肤的清洁。患儿的眼睛分泌物较多,应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清洗,洗后再滴消炎眼药水,每日2~4次。口、唇、鼻孔发干时,可涂一点油。经常让患儿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漱口;每天要用温水洗净患儿的手、脸、屁股。注意为患儿修剪指甲,避免因疹子发痒时,小儿抓破皮肤而感染。
<br/>     (6)患儿出疹时,要注意防止受凉,但也不宜捂得过多,以免影响体温发散,或造成出汗过多而受凉。
<br/>     (7)对症处理,高热时可以服小量镇静药,因麻疹的发热和出疹有密切关系,所以尽可能不用或少用降温药,一般不用冰袋或冷水敷头。如果病程中发现咳嗽加重、气急、鼻翼翕动、口唇发绀、声音嘶哑、黑眼珠失去光亮或高热不退等,可能有肺炎、喉炎、维生素A缺乏等并发症,赶紧送知院诊治 。
<br/>怎样预防麻疹?
<br/>     麻疹的预防是很重要的。做好预防的重要步骤是,在小儿生后6个月,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等到2岁、7岁时再加强接种。在麻疹流行期间,没有出过麻疹的孩子应当避免和患儿接触。不要相互串门,也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去。托儿所、幼儿园要认真做好检查,及早发现患儿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已接触麻疹患儿的小儿,家长应尽恰似与地段保分医生联系,在他们的指导下,可进行预防注射,如肌注胎盘球蛋白或应急注射麻疹疫苗等,以预防麻疹的发生。
<br/>什么是水痘?有什么表现?
<br/>     水痘又称"水花",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发病率较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多见。一般发病较轻,但传染性很强,通过飞沫或接触患儿的衣服、被褥、玩具等均能被传染。一次患病可获得终生免疫,第二次患病的人极少见。
<br/>     水痘发病急骤,大都先见皮疹,同时有中、低度发热以及不适等症状。皮疹多数见于躯干和头部,也可见于腋部、四肢较少,偶见于常心和脚府。皮疹初期为红色小斑疹和丘疹,隔数小时或一日后很快变为疱疹,呈椭圆形,大小不等,周围有红晕,以后结痂,至数日或2~3周才完全脱落,脱落后一般不留瘢痕。皮疹数目多少不定,常分批出现。在同一病人身上,可以同时看到斑丘疹、水疱结痂,这是水痘的特点。
<br/>     本病症状较轻,并发症较少见,患了水痘不需特殊治疗,发热时应卧床体自。出疹期间如孩子烦躁不安,可服些镇静药,痒甚者破的疱疹涂抹龙胆紫溶液,这样即没有必要,又不利于疱疹的吸收。严重者可肌肉注射维生素B12,也可用中药治疗,患痘初期可口服绿豆汤。水痘完全干燥,结痂脱掉,就没有传染性了。
点击查看全文
4
四级宝宝 |
好贴,收藏了
点击查看全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新帖
热门新帖

    姐妹都在抢

    备孕疑难杂症大攻略
    疯狂造人
    孕迹暖暖
    自在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