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详解多囊卵巢综合症--适宜技术


  (一)针灸


  1.体针


  (1)针刺促排卵:在月经周期第14天开始,针刺关元、中极、子宫、三阴交。每日一次,共3次,每次留针30分钟,平补平泻。弱精症弱精症


  (2)针刺促排卵:取关元、中极、子宫、三阴交等穴。一般在月经中期开始,每日一次,连续3天,每次留针20分钟,之后观察7~10天。若肥胖者,可加丰隆穴、脾俞穴;若腰酸者,加肾俞穴、气海穴。


  (3)针刺


  肝肾亏虚、痰湿阻滞证:取肝俞、肾俞、关元、足三里、丰隆、照海为主穴。配穴:头晕耳鸣配悬钟、太溪;腹痛配大赫、气海穴。针刺行平补平泻法。精子检查精子检查


  脾肾阳虚、痰湿阻滞证:取脾俞、肾俞、足三里、合谷、三阴交、丰隆为主穴。配穴:白带清稀量多配次髂;小腹冷痛灸关元、中极。针刺行补法为主,并可加灸。


  肝经郁火、痰瘀互结证:取中极、地机、三阴交、合谷、太冲、丰隆为主穴。配穴:胸胁胀满配期门、支沟。针刺行泻法。


  2.耳针


  肾、肾上腺、内分泌、卵巢、神门。每次选4~5个穴位,每周2~3次。


  3.艾灸


  (1)关元、中极、足三里、三阴交。每次选3~4个穴位,每天一次。


  (2)取穴:关元、中极、肾俞、脾俞、命门、三阴交、血海。每次选3~4穴,用温盒灸或温针灸。每日或隔日一次。


  (3)取穴:关元、中极、足三里、三阴交、中脘。小艾炷附着皮肤,每穴灸5~7壮,每次取2~3穴,7次为一个疗程。


  (二)外敷法


  取川断、五加皮、当归、透骨草、丹参各50克,赤芍、川芎、乳香、没药、血竭各30克,牡丹皮、红花、三棱、莪术各20克,共轧为小颗粒。将药粒装入布袋扎口,蒸40分钟,待温度适宜时敷少腹。每日一次,每次30~60分钟,20日为一个疗程。


  (三)中药人工周期法


  (1)使用方法:应用补肾调周法,按4期论治。①经后期,或黄体酮撤退出血后,以滋阴养血、补肾为主,促进卵泡发育,常用方为归芍地黄汤,药用炒当归、白芍、山药、山萸肉、熟地黄、牡丹皮、茯苓、泽泻、川断、桑寄生、怀生膝等。②经间期即排卵期或排卵前期,以补肾调气血,促排卵为重点。常用方为补肾促排卵汤,药用炒当归、赤白芍、山药、熟地黄、牡丹皮、茯苓、川断、菟丝子、鹿角片、山萸肉、五灵脂、红花等。③经前期,以补肾阳为主,健全黄体功能,常用毓麟珠加减,药用炒当归、赤白芍、山药、熟地黄、茯苓、白术、川续断、菟丝子、紫石英、炒丹皮、枸杞子等。④行经期,应活血调经,促使月经正常来潮,常用方为五味调经汤,药用丹参、赤芍、五灵脂、艾叶、益母草。


  (2)适应证:适用于排卵障碍者。


  (四)中药加针刺人工周期法


  (1)使用方法:①经后期:熟地黄、枸杞、覆盆子、菟丝子、当归、女贞子、续断、桑寄生、仙灵脾、党参、泽兰、丹参。偏阳虚者加肉苁蓉、仙茅。从月经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的第4天开始,每日一剂,共6~8剂。②排卵期:桂枝、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香附、乌药、熟地黄、枸杞、菟丝子、仙灵脾。于周期第12~15天左右,每日一剂,此期加用针刺促排卵。穴位选择:中极、三阴交;大赫、气海。月经周期第12~15天,以上两组穴位交替针刺,每日一次,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5分钟捻转一次。③经前期:熟地黄、枸杞、菟丝子、覆盆子、巴戟天、肉苁蓉、续断、仙灵脾、鹿角片、当归、党参、紫石英。于月经周期第16~28天,隔日一剂,后期可加入舒肝理气药。④行经期:当归、川芎、熟地黄、丹参、泽兰、茺蔚子、香附、川牛膝。月经第1~3天服用,每日一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排卵障碍者。


  (3)注意事项:针刺不能多次反复使用,以免耗损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