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环节中的起点,也是最难的一关。相比于中小学教育,它更需要更专业的技能和方法。在国外,幼教工作者很多都有博士学历,但中国的很多家长却敢于把识字的重任交给“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保姆。即便是那些对幼儿识字足够重视的家长,也常常是“我的孩子我做主,爱怎么教就怎么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记者:我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的抱怨,甚至有人把教孩子识字形容为“全天下最吃力、最令人抓狂的事情”。很多家长平时对孩子百依百顺,娇宠无边,但常常会因为识字而对孩子大动肝火,结果是家长教得心烦意乱,孩子学得委委屈屈。我想问一下钱博士,这些问题究竟是出在家长身上还是孩子身上? 钱铎:在早期教育中,第一个犯错的永远不会是孩子,只会是家长。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很多家长虽然也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但因为他们对汉字的特点、识字的规律以及幼儿的天性缺乏足够的认知,虽然也花费了很多心血,但最后却教丢了孩子的兴趣,甚至教出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误区一:越是简单的字越容易学 汉字只有书写的繁简,并没有认字的难易。常用字和非常用字对于儿童来说识记效果是一样的。就像我们经常说的“舞”和不常说的“兀”,在幼儿的眼中只是两个不同的图形。老师用好的方法教了,孩子就会了,根本不存在难易之分。 误区二:花样越多孩子就越感兴趣 有些家长为让孩子识一个字,甚至是全家总动员,奶奶装表情、爷爷做动作,一会钓鱼识字,一会踩字过河,折腾了大半天,全家人都累个够呛。这种“游戏识字法”不仅很累、很慢,更主要的是孩子的注意力根本集中不到识字上,而且容易产生依赖心理,丧失识字的主动性。 误区三:意思讲得越明白孩子就越容易记 比如教孩子“聪”字,告诉孩子“聪”由耳、口、心和两点组成,两点代表眼睛,要“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才能变得聪明。这种所谓的“字意识字法”看似有趣,实则无用。一是因为幼儿对汉字的识别主要只是图形的识别,而不是记笔画。把完整的汉字(图形)拆分得七零八落,只会增加孩子的识记难度。二是幼儿对抽象意义的理解能力尚未形成,往往是讲得越多,孩子听进去的越少。 |
晴亦或雨
(楼主)
|
2
楼
五级宝宝
|
点击查看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