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pp中查看更多精彩

1 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
2 选择用"浏览器"打开

献给伟大的母乳喂养妈妈们

  • 当了妈妈后,突然发现四周都是同路人。每每看到别人家的宝宝,我都禁不住问一句:“吃你的奶吗?”

    令我惊讶的是,有那么多人回答我:“吃奶粉,我没有奶。”

    我知道她们应该也肯定有奶,很遗憾她们没有成功地催下奶来。

    更令我惊讶的是有些母亲根本不愿意喂奶。她们有的觉得亲自喂奶太辛苦,孩子吃奶粉就可以交给保姆或老人照顾,自己不必每夜起来;有的怕喂奶造成乳房下垂,破坏体型;还有的在遭遇乳头皲裂或乳腺炎的疼痛时失去耐心,干脆断掉。

    我本来以为当妈的都自然会把孩子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原来远非如此。

    还有许多人告诉我:“我这孩子是混合喂养,因为我的奶不够。”

    也会有一些新妈妈问:“我的奶不够,怎么办?”

    我只想反问一句:“你根据什么判断自己的奶不够?”

    回答往往是:“孩子总哭,有时刚刚吃完又哭。我的乳房都空了,他还要吃。”

    讨论区
  • 某天在朋友家书架子上发现一本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赤脚医生手册》,页面已经发黄,这在今天可是稀奇物品。翻到生孩子那一章,看到章末有关母乳喂养写着这样寥寥几句话:“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开始喂母乳,每4小时喂一次,两次喂养中间可以喂糖水。”

    看见这样的过时信息,不禁哑然失笑。不过,就平时经常听到的有关母乳喂养的问题而言,其实在21世纪的今天,还是有不少人糊涂地信守着这种陈旧观念,就是给孩子喂奶要按时按点喂。总有人问我,“我应该多长时间喂一次?每次要喂多久?”

    “看孩子,别看钟”(watch the baby, not the clock),这是国际母乳会的一句著名格言,就是说,母乳要按需喂养,而不是按时喂养。

    西尔斯医生在《亲密育儿百科》里说:“母乳喂养不是一场数学演算,小宝宝们和有哺乳经验的妈妈们可都没有写过任何严格的规则。”

  • 那这样的传统观念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是把喂奶粉的经验套用在母乳上了。但是母乳喂养迥异于奶粉喂养,其中包括以下这几个原因:

    1、婴儿出生伊始的头几个星期里,母婴之间要建立起恰如其分的喂养方式,婴儿要以频繁的吸吮来刺激母亲的乳汁分泌.宝宝吃的越频繁,乳汁分泌量越旺盛。而且在大约三个星期和六个星期左右,婴儿会经历“猛长期”,需要的养料比平常多,也会通过频繁吸吮来提高母乳的分泌量。这是大自然安排好的供需关系,因此母亲要在婴儿需要时喂奶。

    2、每一个婴儿都有其天生的独特性格,首先就表现在吃奶方式上。有的婴儿吃的又快又猛,吃饱后可以等待两三个小时再吃下一顿。有的孩子却吃得温柔缓慢,一顿奶要吃上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有时还会吃着吃着就睡着了,过一会儿醒来又要吃。而且大多数婴儿在吃饱肚子后还会在奶头上耽搁一阵,获得娱乐性吸吮。新生儿的胃口也随时有所变化,有时吃的多,有时需要的少。

    3、每一位妈妈的乳汁都是为自己宝宝的独特性而设计的,根据宝宝不同的需要情况,每一次喂奶时,乳汁的分泌量、浓度和成分都有所调节。因此哺乳的妈妈要按照自己孩子的需要来喂奶。但是奶粉却千篇一律,其中含有数倍于母乳的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新生儿不成熟的消化系统无法完全承受。由于无法根据个性安排奶粉量,人工喂养就需要人为地制造一个固定的时间表,以防过饱或消化不良。

  • 母乳较奶粉更容易消化和吸收,母乳喂养的宝宝需要喂食的次数也自然多一些。

    作为新手妈妈,最好做好思想准备,你的宝宝在最初几个星期里,基本上要平均每两个小时吃一次奶,或者是在24小时内吃8次~12次奶。一般三个月之后,乳汁分泌量达到孩子的要求,在按需喂养的基础上,母婴之间建立起令双方满意的喂养关系,孩子也会接受频繁吃奶外的安抚方式。至于多长时间喂一次、每次喂多久这样的疑问就不会再出现了。

    其实就像前边提到过一位母亲的著名言论所说的那样,“成功地分泌乳汁是每一位女人女性气质的自然表现,她不需要计算给孩子喂奶的次数,就像她不需要计算亲吻孩子的次数一样。”

    乳汁是根据婴儿的需要而分泌的,而这个需要就表现在吸吮的频率上。新生儿频繁吸吮,是在刺激妈妈乳汁的产量,以满足自己快速生长的需要。当妈妈的奶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喂养也会形成一定的规律,这个规律是每一对母子特有的,不宜套用在所有孩子身上。

    另外新妈妈们应该牢记的一点就是,宝宝频繁的寻找奶头,并不一定意味着他饿了。新生儿除了吃奶外外,还有满足快乐的吸吮要求,这是他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只要仔细观察一下,妈妈很快就会分辨出宝宝的吃奶,哪一种是满足饥饿的迫切吸吮(伴有急促吞咽),哪一种又是为了安慰自己的轻缓吸吮,陶醉其中。很多宝宝频繁地寻找奶头,是为了能够在妈妈怀里舒舒服服地躺一会儿,听听妈妈的心跳、感觉妈妈的体温,在妈妈熟悉的气味中,感受母爱,获得安全感。

  • 新生儿从温暖舒适封闭的子宫中,猛然来到一个开放宽敞冷风飕飕的陌生世界,会经历焦虑、烦躁和恐惧等心理,有时身体也会有一些不适,比如吃奶时吞咽的空气让小肚子感到不舒服。不会说话的宝宝,这时对于任何不满意的表达都是哭泣。吃奶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安慰,也能减轻身体上的不适。所以即使孩子总哭总吃也不一定是因为饿。这就需要我们做母亲的有一颗特别敏感的心,同时也需要耐心,来观察宝宝,到底是因为什么而觉得委屈。

    而且,有些新生儿,天生就是爱哭,无论大人穷尽任何办法,都不能有效地止住他的哭闹。这种现象,英语称为colic,中国也有句老话,叫做“夜哭郎”,因为这样的孩子一般从下午开始哭闹,一直延续到夜里,有时甚至整夜。做父母的无比烦恼,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往往首先怀疑自己做错了什么,哺乳的母亲也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是不是自己的奶有问题。其实,这种哭闹现象,医学上也没有什么确切的解释,是一个谜,最普遍的说法是“新生儿肠绞痛”。一般到了四五个月,哭闹就会自行消失。(我的妹妹就曾经是一个“夜哭郎”,她当时并非母乳喂养。)

    宝宝有时肚子疼,他却表现为急着找奶吃;可是吃上一会儿,肚子更疼,他哭得更凶,然后又拼命要吃。每当这种情况发生,要都能及时辨认出来,停止喂奶,解决他肚子疼的问题。

  • 我真心惋惜那些没有坚持下来哺乳的母亲。宝宝在三周和六周左右各经历了一次“猛长”,那些天我几乎没有睡觉,因为他似乎长在了我的乳头上,边吃边睡,边睡边吃,吃了又吃,没完没了。尽管十分劳累十分疲乏十分困倦,我却从来没有怀疑过我的奶,我自始至终坚信自己有足够的奶给他。

    其实就像母乳会出版的一本书所说的,成功母乳喂养的秘诀在于母亲对自己乳汁的信心:

    I think I can, I think I can, I think I can. (我想我能,我想我能,我想我能。)

    因为乳汁的分泌不仅仅是一个生理过程,更是一个心理过程。当妈的要有坚定的决心,不受周围不同观点的左右,将七嘴八舌拒之门外,遇到困难也毫不动摇,一门心思要给孩子吃上奶。同时自己也要放松心情,多喝水,多休息。一个紧张疲惫的母亲是产不出多少奶的。

    母乳是神奇的,它和妈妈的心是联在一起的。每当怀里抱着温软的小人儿,看见他美丽柔嫩的面孔贴在我的身体上,我就会感到千丝万缕的母爱化成一股股热流,奔腾在乳房里,喷涌出来。偶有一次看到有关资料,建议妈妈们尽量不要用吸奶器,因为母亲的身体能够分辨出婴儿吮吸和吸奶器抽动之间的差别,用吸奶器抽出来的奶远没有婴儿吸吮出来的奶营养丰富,抗体也不全。


  • 我们院子是一座很大很漂亮的花园,一到晴天,就有许多婴儿被父母、阿姨或老人带着出来遛弯儿。有一天,在楼下院子里遛哒,一位老太太领着一位抱孩子的母亲凑过来和我搭话。

    老太太看见宝宝就说:“这么壮的孩子,吃什么牌子的奶粉哪?”

    我脱口而出:“奶粉?吃奶粉他能长这么好?我这孩子是吃母奶的!”

    老太太不大相信我:“吃母奶?不可能吧?吃母奶的孩子哪儿有这么结实的?奶粉多好啊!先进配方,什么营养都有。”

    我试探地说:“不对吧,母乳比奶粉要好得多。”

    老太太不以为然:“母奶怎么会好呢?人多弱啊!奶粉里是牛奶,吃牛奶才长身体呢!”

    我不禁目瞪口呆。待到醒过味儿来,老太太带着儿媳还是女儿以及小娃娃已经走远了。

    我真恨不得喊一句:“可是您的孩子是人,不是牛犊子!”

    我更想告诉她,无论奶粉制造者如何努力将自己的产品做得接近母乳,母乳中有400种营养成分是任何奶粉都模仿不出来的。

    所以,将奶粉替**乳,无异于将窝头咸菜替代珍馐佳馔!

     


     


     


     


     


    ♂♂♂♂♂♂♂♂此帖谨献给伟大的母乳妈妈们。另,并没有针对喂奶粉的妈妈们,也许你们也有你们的难处。。。。。。♀♀♀♀♀♀♀♀


     


     


                                                                                   摘自《读书频道》  作者:小巫

  • 这不是小巫的书中的内容吗?

  • z顶~~~

    支持母乳~

    我就是母乳~~em12 

  • 信心对母乳最重要

回复层主
已有53条回复

举报

(举报理由可选)
您还可以输入: 个字
0/2000
添加图片
取消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