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双肾盂分离多是生男宝,谁来验证?希望各位妈妈都说出来,做一个统计数据!谢谢啦!看看下面的数据: 超声动态监测胎儿肾盂分离的意义时间:2008-05-17 22:47来源:《上海医学影像》 作者:裘灵巧 崔爱平 张路一、临床资料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间在我院常规产前检查的孕妇中发现胎儿肾脏肾盂分离值≥5mm的,都列入超声动态随访对象,共139例胎儿194只胎肾(双侧55例、单侧84例)。孕妇年龄在23~35岁,孕周16~42周(w),其中初产妇136例、经产妇3例。1例双胎,其余均为单胎。139例孕妇中除7例合并糖尿病、贫血或并发妊娠高血压外,其余均无异常。进行母亲血清AFP检查或羊水染色体检查的有100例。胎儿引产或出生后外观畸形2例。二结果本资料139例194只胎肾中,经过随访最后肾盂分离消失或明显缩小者有128例180只胎肾(男性111例,女性17例);证实泌尿系梗阻者9例10只胎肾(男性6例6只,女性3例4只),其中8例单侧胎肾肾盂分离全部为左侧,1例下尿路膀胱收缩机能不全引起双侧肾脏肾盂分离,也以左侧为甚;证实13-三体2例4只胎肾,均在孕20W以前出现双侧胎肾肾盂分离5mm,且都在孕20W以前引产。各个时期不同肾盂分离宽度的只数见表1。a) 180只胎肾肾盂分离最终消失,其出现及消失时间、孕期胎儿肾盂分离的均数及标准差见表2。b) 9例10只梗阻性肾盂分离的声像图变化特点。下尿路膀胱收缩机能不全1例:为女性,在孕30周以前,双侧胎肾肾盂分离6mm,以膀胱持续充盈增大为明显;孕30周以后,膀胱继续充盈增大,双肾肾盂分离APD>15mm,以左肾肾盂分离更甚,伴肾盏扩张,输尿管显示直径8~10mm,出生后导尿治疗。左输尿管膀胱狭窄2例:均在孕30周以后发现肾盂分离>15mm,且见输尿管显示前后径8~11mm,其中1例男性左胎肾伴肾盏扩张(见图1),出生后2个月手术证实。1例女性左胎肾未伴肾盏扩张,出生后随访至18个月,APD维持在10~14mm,输尿管扩张维持在9~11mm。左输尿管上端狭窄6例:在孕30周以前发现胎肾APD>7mm的2例,其中1男性左胎肾伴肾盂出口处宽度>7mm,肾盂分离呈楔形,孕30周以后APD>15mm,伴肾盏扩张,肾盂出口处呈漏斗状,肾皮质厚2.5mm。出生后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DTPA)示:左肾积水,肾功能受损,排泄受阻,左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呈明显梗阻,出生后2个月手术证实;另1女性左胎肾在孕中、晚期APD均在8mm,单纯肾盂分离,出生后2天随访APD10~14mm,肾盂出口处宽度>20mm,呈漏斗状,在肾门稍下截然而止。后随访APD呈持续增大至>30mm,出生后9个月手术证实:左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在孕30周以后发现胎肾肾盂分离的4例,其中3例男性左胎肾APD>15mm,且伴肾盏扩张,肾盂出口处宽度>20mm,呈漏斗状,肾皮质厚4~5mm,出生后DTPA示:左肾积水,肾功能受损,排泄受阻,左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呈完全梗阻。出生后2~5个月手术证实;1例男性左胎肾APD10~14mm,伴1个肾盏扩张。出生后2天APD>15mm,生后42天以后APD维持在10~14mm,随访至生后2岁无变化。排泄性尿路造影示:输尿管上端狭窄,肾功能正常。139例孕妇中孕中期进行母体血清AFP检查者100例,发现AFP大于正常3例,其中2例在孕16~20周为双侧胎肾肾盂分离均为5mm,且1例合并心室内强回声光点,唇、腭裂;另1例合并右心室双出口(见图2)。羊水染色体进一步检查,结果均为47XY+13,其中前1例引产后外表还见右六指,双六趾及右耳缺损封闭型,2例都在孕20周以前引产。1例在20~30周时胎双肾肾盂分离5~9mm,羊水染色体检查45XYt(13:14)(13p12:14p12),为染色体平衡易位而继续妊娠,孕30周以后肾盂分离9~14mm,出生后随访至1.5岁肾盂分离消失,新生儿外观正常。其余各例母体血清AFP值在正常范围内,除1例伴唇、腭裂外,余外观正常。讨论由于胎肾肾盂分离有着变化过程。其前后径部分可逐渐缩小而恢复正常,部分可逐渐增大而提示泌尿道存在狭窄可能。本文中随访的194只胎肾中的180只胎肾最终肾盂分离消失和前后径明显缩小,其中在孕晚期者41只(占22.78%)、在产后2天者100只(占55.56%)。Siemens DR等[1] 研究发现,孕20周以下,APD<6mm;孕20~30周APD<8mm;孕30周以上,APD<10mm的情况下,为正常生理现象。Stocks[2]等认为,孕33周以前APD≥4mm,孕33周以后APD≥7mm为肾积水的标准。而本文的资料表2中显示:孕30周以前排除染色体异常,胎儿肾盂分离APD<6mm,孕30周以后胎儿肾盂分离APD<7mm,大多为生理性肾盂分离,且大部分在孕晚期及产后2天内消失或明显缩小至<5mm二者共占78.34%。泌尿道狭窄引起的肾盂分离除胎肾肾盂分离大于正常或逐渐增大外,由于其狭窄部位不同,也有其变化特点。狭窄在肾盂输尿管衔接部可引起不同程度肾积水,积水位于肾门稍下截然而止,早期使肾盂出口处宽度>7mm、肾盂分离饱满而呈楔形,后期肾盂出口处宽度>20m,呈漏斗状。如狭窄在输尿管膀胱连接处,则可见与肾盂相连的输尿管显示直径8~11mm;后期随着肾盂内压力增加,肾盂、肾盏同时扩张。而狭窄在下尿路,则以膀胱持续充盈增大为主,双肾肾盂分离逐渐增大,输尿管显示直径8~11mm,肾盏扩张。因此狭窄在肾盂输尿管衔接部以下,早期会引起肾盂出口处增宽,肾盂分离饱满呈楔形;随着肾盂压力增加,肾盂、肾盏扩张,继续发展融合呈囊状,肾盂出口处呈漏斗状,肾皮质<6mm。因此孕期发现肾盂分离除注意其程度外,还要注意肾盂出口处宽度、形态及以下的输尿管、膀胱情况,这为判断梗阻性肾盂分离及梗阻部位提供帮助。由表1可见,孕30周以后梗阻性肾盂分离APD>15mm占8/10。在出生后2天复查,APD>15mm占8/8。因此在孕晚期APD>15mm,且伴肾盏扩张,输尿管扩张,膀胱持续增大等,则高度提示存在泌尿道梗阻可能,出生后需及时随访和治疗。在随访的资料中,有1例左肾盂输尿管狭窄患儿,在孕中、晚期APD维持在8mm,单纯肾盂分离;而在出生后2天复查时,APD10~14mm,肾盂出口处宽度>20mm,呈漏斗状。后随访,APD逐渐增大至>30mm,而最终手术。从我们的资料可见:在孕21~30周APD>6mm,孕30周以后APD>7mm,或伴肾盂出口处增宽,肾盂分离饱满呈楔形、肾盏扩张、输尿管显示、膀胱持续增大等现象,则出生后2天左右的随访观察甚有意义。由于肾积水临床症状一般并不明显或仅有轻度腰部钝痛,甚至全无症状[4],早期患者不易被发现,通过随访,尤其在出生后2天左右复查,可将产前出现的大部分生理性肾盂分离排除,少数泌尿道梗阻引起的肾积水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不致被发展到严重程度。Benacerraf[3]等在22例唐氏综合症病例中,25%的患儿有轻度的肾盂扩张或积水。本资料中2例13-三体患儿,在孕20W前发现胎儿双侧肾脏肾盂分离前后径均为5mm,且合并其他脏器畸形。因此孕20W以前若发现胎儿双侧肾脏肾盂分离≧5mm,应注意胎儿其他脏器检查及母体血清AFP,排除胎儿染色体异常。在随访的139例(194只胎肾)中,除2例4只胎肾因染色体异常而早期引产外。男性111例,女性17例,男:女=6.5:1,即使1例双胎(1男1女双胎),也以男性胎儿出现肾盂分离,女性胎儿未见肾盂分离。其中存在泌尿道梗阻的,男性6例,女性3例,男:女=2:1。单侧肾盂分离中,左肾58例,右肾26例,左:右=2.2:1,其中存在泌尿道梗阻的全部为左肾,1例下尿路膀胱收缩机能不全患儿引起的双侧肾积水,也以左肾积水为重。这些都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这可能与男性泌尿道解剖结构及左肾位置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