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饮用水中溴酸盐的话题吸引了很多关注,有文章惊呼“饮用水中的溴酸盐在慢慢杀人”。那么,饮用水中到底有没有溴酸盐,这个溴酸盐有多“毒”呢? 自然的水中几乎没有溴酸盐,但是有一些以其它状态存在的溴元素。现代饮用水处理中,通常要进行杀菌处理,让细菌含量降到某个规定值以下。对于瓶装水来说,杀菌步骤就更为重要。试想,瓶装水可能存放很长时间才被消费,如果没有经过杀菌处理,时间一长,瓶装水就成了一瓶细菌培养液了。多年来,人们用漂白粉杀菌。漂白粉含氯,其杀菌后的副产物也因此饱受质疑。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其它的杀菌方式,臭氧杀菌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臭氧是一种氧化性能极高的活性氧,杀菌效果很出色。但是,它也能够将水中的溴元素氧化成溴酸盐。这就是饮用水中溴酸盐的来源。不难看出,饮用水中的溴酸盐,跟水质(水中本来的溴含量)和处理过程(臭氧处理流程和用量)有关。水中的溴酸盐一旦产生,就很难除去。一般而言,臭氧处理过的饮用水中溴酸盐含量在1~100ug/L之间。溴酸盐对于人体是否有害的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才得到了重视。不过,迄今为止,研究都是停留在动物实验的水平。美国环保局和世界卫生组织分别对这些研究进行了总结,结论是没有足够研究证明溴酸盐对于人体的危害,但是有足够证据证明对于动物的危害。所以,美国环保局和世卫组织把溴酸盐放在“可能的致癌物”类别里,而不是在“致癌物”类别里。基于动物实验的结果,研究工作者推测了溴酸盐对人体可能的危害。不同的研究论文所推测出的数据不完全一样,一般结论是如果每天饮用两升溴酸盐浓度在10ug/L左右的水,几十年下来,得癌症的概率会高达0.1‰。 目前认为溴酸盐的作用跟总量有关,也就是说重要的是日积月累摄入了多少,而不是喝的那瓶水中有多少(当然如果把溴酸盐当饮料喝了肯定有问题)。但是溴酸盐毕竟对于人体没有什么好处,按照食品管理的通常原则,如果没有好处,那么只要怀疑有害,就要求其浓度越低越好。世界卫生组织最初推荐的控制含量是25ug/L,坚持喝这个浓度溴酸盐的水,几十年之后的癌症的可能性大概比别人高0.1‰。美国环保局要求的浓度是10ug/L,而世卫组织也认为这个浓度在目前的饮用水处理中可以做到,检测手段也能够检测出来,于是把“推荐浓度”也降为了10ug/L。我国在矿泉水饮用标准和今年新颁布的包装饮用水标准中也规定了溴酸盐浓度不得超过10ug/L。 饮用水的安全性问题中,最重要的微生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技术上不难,也不易带来其它后果。但是任何杀死微生物的方式,都可能带来其它的后果。2007年Mutation Research上发表了一篇综述,总结了过去30年中各种饮用水杀菌方式所产生的副产物,总共有85种,其中有11种在美国被列为受控指标。因此在微生物污染的处理上,能够直接用物理方法去除微生物的超滤除菌方法,是目前最好的无臭氧除菌工艺。使用物理方法除菌,避免了副产物产生。溴酸盐在饮用水中还未发现其对人体有什么好处,出于减少一切健康风险的考虑,要求饮用水中尽可能降低溴酸盐含量是很自然的事情。使用无臭氧工艺就不会产生溴酸盐,将致癌风险降为0。目前国内使用超滤这种除菌工艺的矿泉水企只有一家,就是二泉映月矿泉水。为什么国内这么多企业都知道使用臭氧不好,还不使用无臭氧工艺?这是因为无臭氧工艺的技术和硬件成本投入比较高,使用无臭氧工艺还需配套使用无菌线灌装,才能保证产品中的微生物含量在国标规定的范围内。二泉映月矿泉水不仅做到了无臭氧工艺,还做到了无菌线灌装,保证了消费者的饮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