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不孕不育已经日渐成为世界性的医学和社会问题。而心理因素在不孕不育的发病、治疗、预后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得到医学界的重视。 生育问题本身会给患者带来各种各样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痛苦体验,影响夫妻间以及个人生活的诸多方面: 自我意向 生活态度 社交行为 夫妻感情破裂 家庭矛盾不和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接受助孕治疗的患者通常会有更多的负性情绪: 焦虑 抑郁 自卑 内疚 无助 愤怒 最近国内外的研究显示,不育症患者的负性情绪和人格特征可能对不育及其治疗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在助孕治疗的临床工作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患者对治疗过分关注,全部的注意力甚至生活的重心都集中在“受孕”这一主题上。 承受着家庭和社会等多重压力的他(她)们一方面求子心切,一方面担心失败;即使怀孕了以后,也会在喜悦的同时,担心着孩子与自然受孕的孩子不一样。 有的患者怀孕以后处处小心翼翼,甚至辞掉工作,专心保胎,生怕有个闪失。而每一次患者月经“不期而至”的时候,夫妻双方,甚至其他家人都会陷入深深的希望落空的情绪之中,而在下一次月经来潮之前,他们又会努力收拾心情,逐渐升起对受孕新的希望。然后又是一次新的失望,如此周而往复… 这种希望与失望反反复复交替的经历会给不少患者造成不小的心理挫败感,也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患者的自尊,进而影响到患者的家庭生活和婚姻关系。情绪和夫妻关系的问题会反过来进一步增加受孕的难度。 根据现代心理社会应激理论,最近的一些研究提出了不孕不育的应激假说,该假说指出,应激可能是不孕不育的一个原因,动物实验研究已经证明了多种应激源会导致生殖的失败,人体研究证明躯体的应激如紧张焦虑情绪,可以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造成月经紊乱,导致排卵障碍、输卵管障碍、宫颈粘液改变、盆腔淤血以及性功能障碍,进一步损伤生育能力,造成助孕治疗的难度加大。情绪和助孕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将伴随患者的整个治疗周期。 生育问题困扰 负性情绪 影响治疗 生育问题加重 更严重的负性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