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生完宝宝后,很多宝妈都开始致力于研究“如何让自己快速恢复"这个问题。身体恢复本身是自己的事,然而在产后"恢复"上往往存在几大误区,需要各位重视起来。
误区一:不及时做产后康复 很多妈妈有种思想:认为产后42天就意味着月子坐完了,可以不需要再做产后康复/盆地恢复了;或者说即使是有产后康复的需求,但是由于孩子的哺乳、繁重的家务以及忙碌的丈夫等一些列问题,她们会一拖再拖,觉得反正也不是什么严重的病情,认为可以不必着急。那么事实呢?产后恢复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在分娩后的42天,产妇都需要去医院做一次例行产后检查。不管检查的结果轻重如何,都是需要做产后康复的! 这是为什么呢? 1、因为妊娠对女性盆底肌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如果不做产后康复,这种损伤是很难自我修复的; 2、不及时的做产后康复,盆底肌功能就不能得到恢复,很有可能造成漏尿(压力性尿失禁)、阴道松弛、盆腔器官脱垂(子宫脱垂、阴道脱垂)等问题; 3、即使近期内没有或很少出现上述症状,也会在妈咪们步入中老年后突显,到那个时候再做康复,为时已晚!只能通过手术,不但不能根治,还会带来更大的痛苦。 4、产后42天至6个月的期限内,是女性产后康复、盆底康复的最佳恢复期。 误区二:急于腹部塑性 每个女生在成为妈妈之前一定都是个万人迷,有着自己婀娜多姿的身材和傲人的魅力,然而在面对生完孩子后的大肚腩和松弛的皮肤,很多妈妈都是非常抓狂的。于是她们不顾一切的塑形腹部,期待着产前的紧致腹部,憧憬着迷人的马甲线。然而这样做是对的吗?事实真的如此吗?过早地腹部塑性可能会带来二次损伤! 这是为什么呢? 1、加重腹直肌分离。在孕期,产妇的腹直肌会被逐渐增大的胎儿撑开,造成腹直肌分离。腹肌力量一旦减弱,孕妇为了维持身体平衡,就要动用更大的腰背部肌肉力量,长此以往,腰背部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得不到休息,因此产后腰背痛非常普遍。 在腰背部肌肉的牵拉功能没有恢复前,不适合做腹部塑形,否则还会加重腹直肌分离。 2、造成盆底二次损伤。在盆底肌功能没有很好地恢复前,腹部运动会造成腹压增大,进而压迫盆底,会造成盆底肌的二次损伤,这样产妇有更大的风险患有盆腔器官的脱垂。 误区三:剖宫产不需要做盆底康复 有些孕妈认为:好像只有阴道分娩才会对盆底造成损伤,剖腹产会对盆地的损伤相对减少,不需要额外的康复治疗。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妊娠和分娩是盆底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意味着生完孩子的女性一定要小心自己患上盆底疾病。未怀孕之前,腹腔压力会将子宫向骶骨和尾骨的方向推;怀孕之后,随着妊娠期的增加,子宫逐渐增大,胎儿不断生长,腹腔压力也会越来越大,腰部向前突出,增大的腹腔压力会将增大的腹部重量压在了盆底肌肉上,结果盆底肌就会因持续的压力而出现肌肉疲劳,肌肉的肌力和耐力下降,进而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因此,不管是顺产或者剖宫产的女性均有可能会发生盆底肌损伤,进而导致盆底功能下降,引发一系列盆底疾病的临床症状。 所以,不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都需要注重产后盆底康复哦 其他误区 除了以上的三大对盆底肌的看法误区,小编在这里还给大家简单整理了一些“传统思想”和“现代妈妈”的思想碰撞误区,看看这里有没有你也发生过的问题。【可以留言告诉小编你希望看到更多什么类型/问题的文章喔!】 1、恶风 不少人都以为产妇怕风,认为风是“产后风”(指产褥热)的祸首。因而将房舍门窗紧闭,产妇则裹头扎腿,严防风袭。其实,产褥热的原因乃是藏在产妇生殖器官里的致病菌,多源于消毒不严格的产前检查,或产妇不注意产褥卫生等。实际上,如果室内卫生环境差,易使产妇、婴儿患呼吸道感染;夏日里门窗紧闭、裹头扎腿,还会引起产妇中暑。 2、不能洗头洗澡 产妇分娩时要出大汗,产后也常出汗,加上恶露不断排出和乳汁分泌,身体比一般人更容易脏,更易让病原体侵入。因此,产后更应该讲究个人卫生常洗头常洗澡,但要注意采用淋浴,不宜洗盆浴。炎夏,更应每天用温开水洗涤一次。 3、菜越淡越好 不少地方不让产妇吃盐,菜里一点盐也不放,这也是不对的。由于产后出汗多,乳腺分泌旺盛,产妇体内容易缺水和钠盐;因此,产后不应少吃盐,但也不宜吃盐过多。 4、汤比肉有营养 产褥后应该常喝些鸡汤、排骨汤、鱼汤和猪蹄汤,以利于泌乳,但同时也要吃肉。 5、满月即可恢复性生活 由于人们都习惯于把满月作为产妇身体完全复原的标准。所以,有些夫妻刚满月时就恢复了性生活,这样做为时太早。因为分娩是对子宫内膜和阴道壁所造成的损失,在4周内是不能完全愈合的。我认为,产后6~8周恢复性生活才是安全的。 |